他说,现在的药房主要经营三种性质的药品:亏损的、持平或略有盈余的、利润丰厚的。
“药店为了吸引顾客,必须要有一部分药品亏着卖,然后用其他高价药把这部分损失夺回来。”他透露说,亏损药一般要占到经营药品数量的20%,其余的占80%。
他说,比如地奥心血康,进价是6.8元/盒,他所在的药房卖6.5元/盒,有的药房卖得更低,6元、5.5元都在卖,更有甚者,有药房降到2.3元的最低价售卖。
比如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进价是4.9元/盒,在多家药店就卖出了4.5元、4.3元、3.5元的不同价位,最低的卖到了每盒2元。
又如太极集团生产的藿香正气液,进价是3.3元,现在有的卖3元,有的卖2块多。
“这种现象很普遍。”王江湖摇摇头,作为经营者来说,是很不希望这种相互杀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怪象。
赵戎也向记者表示,他们在组织药房经营者开会时,就时常提到这个问题,“药价太悬殊了,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王江湖说,现在不少的广告药品,基本都属于亏损药,一方面商家不太愿意卖;另一方面,其药效也并不见得就好。
“我们一般不太主张去推这些药。”对于亏损药,药房也有“对策”,要么就是告诉消费者,“此药已售罄”;要么就明确表态,“此药本药房禁止销售”。
某药房营业人员小刘私下说,药店老板对他们明确规定,亏损药一个月不能卖出500元,如果超过了,超出部分就由营业人员自己承担,“这样的话,你说我还敢不敢给消费者推?我情愿不卖。”
羊毛出在羊身上
面对药房的价格战,消费者很高兴,“降得越多,我们越欢迎。”
其实,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便宜只是短期的,长远来看,消费者也是受害群体。
“羊毛出在羊身上。”王江湖用这句俗语形容,“商家不是做慈善,他亏了的肯定要从其他方面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