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来看,“刘大夫,有人捎给你一封信”在短时间迅速蹿红网络,并非偶然性的网络事件。与后来被证实为凭空炒作的贾君鹏事件相比,“捎信事件”有着更为真实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2010年首句流行语 再揭医药潜规则
有网友曝料,陪夫人在济南某医院看病时,一名中年女子从包中摸出一个趁沉甸甸的牛皮信封递给正在为病人诊病的医生。“刘主任,有人托我给你捎了封信。”刘大夫抬头接过信封:“好!”然后对折,塞进了白大褂的右侧口袋。一切很是默契。由于信封内东西较厚,对折时露出花花绿绿的钞票,原来信是幌子,回扣是真。候诊的病人皆会意相觑。以前医生吃回扣只是存在于传闻中,如今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了。好一句:刘大夫,有人捎给你一封信!一时间,各种捎信事件成为大家调侃的用语。
百姓一直在喊,治病难,可这个难到底难在何处?
一、居高不下的药价。
二、紧张的医患关系。
三、再一个难恐怕就是要送给医生的那个小小信封了。是谁送的信封?信封里面有什么?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医疗系统所掌握的毕竟不是典型的公共权力,因此,相对于其他公共权力部门,潜规则之分在医疗系统刮起时间较晚,但来势十分凶猛。
对于患者来说,送红包给医生似乎成为一种“习惯”。患者送红包主要发生在住院治疗,特别是开刀、用麻醉药等环节,患者为了降低开刀时的风险,总希望能请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在医院没有公开让病人选医生的情况下,患者与医生私下交易也就不可避免。越来越多的人送,越来越多的人收,收红包成了医院内部的潜规则。
普遍的收红包又让患者觉得不送不放心,而普遍的送红包又让更多的医生难抵诱惑。于是送与收,要与送愈演愈烈,越来越普遍。
对于药材、医疗器材、耗材供应商来说,医院始终是最大的用户,而医院对药品、医疗器材、耗材的选择和使用量又主要取决于医生,于是精明的供应商们将推销的重点放到了科室主要医生身上。于是供销商一点一点地摧毁医务工作者思想道德防线,并最终俘获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发财致富出力。
不管是患者还是供应商,他们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借用最近很火爆的中国足球赌球一事来说,发生在医院里的各种潜规则早就到了该下重拳整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