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潜规则:价格定低了卖不不出去
“医药代表拿到我们的药,报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往投标办报。”该负责人说,竞标以后,医药公司要挣多少个点,医院要扣多少个点,给大夫多少个点,最后人家是多少钱,“这是扣点,是八零扣是几零扣都是有数的,就像一个行业规定似的。”
药品"潜规则":压出厂价抬零售价 不行贿卖不掉
业内人士坦言:不这样做,企业会死掉;这样做下去,整个行业会死掉
央视记者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一些常用药品医院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很多。从药厂到医院,中间利润均超过500%,最高达到6500%以上(详见本报21日报道)。医药代理公司、药品招标、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瓜分差价,这成了令药价飙升“潜规则”。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央视的调查反映了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困境———不这样做,企业会死掉;这样做下去,整个行业会死掉。
低价出厂:
把部分商业环节推出去
央视调查曝光的一些用于治疗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药品,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中间利润都超过400%。其中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32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高达6500%以上。
为何一支救命药的出厂价只要0.32元?
宋瑞霖表示,药品的出厂价并不是正常商品的出厂价。药企的普遍做法是,将药品卖给代理商经销,也就是俗称的大包商,由大包商进行销售配送。现在看到的出厂价,仅仅是药品生产成本加上药企的利润,而推广、税收、仓储、投标、配送等刚性成本全部转给了大包商。“做个假设,如果推广、仓储、投标、配送等工作都由药企自己做的话,那么一支盐酸奈福泮注射液的出厂价就不止是0.32元,而可能要3.2元了。
“质量控制不严,也给药品低价出厂提供了温床。”宋瑞霖坦言,目前的药品质量监控只重视检验结果,不看生产管理过程,低水平的小企业只要混过检验就能做到低价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