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拆零之后,服务不得拆零。”陈坚强调。该院针对日常用药中易出现问题的拆零药品,量身定制了“简易说明书”,药师将它放入小塑料袋中,共同为安全用药把关。
当医生开药以“粒”为计量单位,药品浪费随之减少。据统计,去年一年该院共拆零药品237批次,累计有35600余人次受益。
药品拆零还需因地制宜
尽管松江区的医院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各项措施,尽量确保用药安全,但这一做法仍遭到管理部门以及业内人士的质疑——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必须提供完整的药品说明书,那么自行打印的简易说明书算不算违规?药品存放有明确规定,开封拆零后的药品是否会潮解?还算不算合格?
“许多人对药品拆零小包装不陌生。”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主任钟明康说,在药品紧缺的年代,纸做的小药袋司空见惯,给人们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如今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药品拆零小包装仍是主流。但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拆零未必是眼下解决药品浪费问题的最佳途径。钟明康主任说了他的理由——
医药生产企业其实已经考虑到了临床的实际需求。现在60%-70%的药品出厂时,已被分装成10粒、12粒、15粒等规格。在华山医院药剂科,需要药师动手拆零包装的药品仅30-50种,大都是价格较低、超量服用会出问题的药品,例如100片装的安定,拆零是必须的,这是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
仔细探究一下,药厂为什么对这30-50种药品采用大包装的简装形式呢?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以维生素C为例,1公斤的售价为100元,0.1克的一片,只卖1分钱。若采用“水泡眼”小包装,包装的成本价将远远高于药价。
在专家看来,相对于把药品拆零了给患者,通过有效手段对出了医院门的药品实行追踪管理,更能有效控制浪费。
拆零不是减少浪费唯一办法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城市中有超过一半的家庭自备小药箱,其中抗生素等处方药占主角,护创膏、消毒棉球等应急用品,反倒充当配角。“自备家庭小药箱,对九成以上分不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区别的市民来说,比浪费更可怕的,是它会直接导致药物滥用,带来人体不良反应。”钟明康坦言。
每到3月份——医保年度结算的最后一个月,各医院都热闹非凡,大多数患者就诊的目的,是为了让医生多开些药。
根据现行的处方规定,通常一张处方可开3-7天的用药量,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次处方不得超过1个月的用药量。而在香港地区,同样是这样的慢性病人,一次开药量可达180天。“除了文化知识背景有差异外,相关规则在杜绝浪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钟明康介绍,在香港地区,无论病人到哪家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对他在当地就医配药的情况一目了然,只要针对同一疾病的某种药还没用光,即便医生想开药,电脑联网的系统也会自动制止。而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7年破获的一起地下非法收售药品案中,95%的药品是借用医保卡配来的。
看来,在药品拆零小包装与现行《药品管理法》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规避药品拆零所隐含的风险,如何有效解决药品浪费难题,还需相关部门着眼长远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