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相关药品价格信息收集工作的通知》,由26省组成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正式启动。
据了解,此次集采纳入了氨茶碱注射剂、地高辛注射剂、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等18个易短缺和急抢救药品种,涵盖了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等6个治疗大类。其中,除呋塞米片为口服常释剂型外,其余均为注射剂型,均是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部分需稳价保供的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2020年平均采购价格中,各项急救药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从0.12元涨价至230元;西地兰从2.6元涨价至83.81元;氯解磷定注射液从3.93元涨价至198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罕见病患者的“救命药”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因价格暴涨曾引发舆论关注,一片药的价格上涨了10倍。经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约谈后,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承诺下调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7片装价格降至13.3元,30片装价格降至54.1元。
在此次将集采的18个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中,绝大多数也都曾出现过挂网采购价大幅上涨的情况。比如,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和肾上腺素注射液,2015-2018年间,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的价格上涨近4倍,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采购价格则从4.8元涨到50元不等。
据此次集采文件显示,本次药品集采周期原则上到2026年12月31日,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可视实际情况,将采购周期缩短不超过1年。在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续签采购协议时,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各地该中选产品首年协议采购量。协议时间不满一年的,协议采购量根据采购周期的首年采购量折算。采购周期结束后,综合考虑药品质量、供应稳定、信用优良、临床需求等因素开展接续工作。
除此之外,易短缺和急救药品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药品,产品价格不正常的快速上涨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背后几乎都有垄断的身影,普遍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短缺药保供稳价近期工作》情况,通知内容明确,要求将对109个短缺药制剂、60个短缺药原料药以及240个国采中选药的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储备监测,监测企业目录实施动态调整。
重庆、河南、广西、海南、江苏等多地开始探索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4月27日,江苏省启动省级储备药品价格谈判,氯解磷定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抗蝮蛇毒血清等18个短缺药品列入本次价格谈判名单。5月3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十九省药品联盟采购公告,涉及24个拟采购品种,涉及国家短缺药监测名单。
短缺药集采一方面避免了临床急需的药品短期内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也能明确药品采购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另外,完善原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对专利型原料药的研发投入等,也将从源头上保价稳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