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产品名称】依替巴肽注射液
- 【规格】10ml:20mg(规格待定)
-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依替巴肽。
- 【功能主治/适应症】
依替巴肽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包括将接受药物治疗或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
- 【用法用量】依替巴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伴随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的临床研究中得以确定。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推荐的依替巴肽成人剂量是诊断后及早快速静脉推注180µg/kg,继之持续静脉输注2.0µg/kg/分钟,直至出院或开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治疗总时程可达72小时。如患者在用依替巴肽时准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则静脉输注应持续至出院或PCI术后18~24小时(以短者为准),治疗总时程可达96小时。肌酐清除率<50ml/分钟但不依赖透析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肌酐清除率<50ml/分钟(使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推荐的依替巴肽成人剂量是诊断后及早快速静脉推注180µg/kg,继之立即持续静脉输注1.0µg/kg/分钟。*根据患者实际体重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男性=(140-年龄)*(体重kg)/72(血清肌酐);女性=(140-年龄)体重kg)*0.85/72(血清肌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应该停止静脉输注依替巴肽。需用溶栓剂治疗的患者应停用依替巴肽。阿司匹林和肝素推荐剂量:在显示依替巴肽有效的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患者伴随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推荐剂量如下:阿司匹林:75~30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初始即可给药。肝素:药物治疗期间目标:APTT值50~70秒。PCI期间目标:ACT值200~300秒。PCI术后不建议使用肝素。用法说明:1.如其它胃肠外用药物一样,给药前应检查依替巴肽注射液内是否含有颗粒物质和颜色改变。2.依替巴肽注射液可与阿替普酶、阿托品、多巴酚丁胺、肝素、利多卡因、哌替啶,美托洛尔、咪达唑仑、吗啡、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经同一静脉通路给药,但不可与呋塞米经同一静脉通路给药。3.依替巴肽注射液可与0.9%NaCl或0.9%NaCl/5%葡萄糖溶液经同一静脉通路给药,输液内可含有最高达60mmol/L的氯化钾。未观察到依替巴肽与静脉给药装置间存在配伍禁忌。4.依替巴肽从10ml包装瓶抽到注射器里,用于静脉推注。5.依替巴肽静脉推注给药后,要立即持续输注。在使用输液装置输注给药时,3瓶10ml依替巴肽注射液抽到50ml的0.9%NaCl或0.9%NaCl/5%葡萄糖注射液中,摇匀后,用于静脉输注。依替巴肽的用药量要根据病人的体重而定。依替巴肽的用药剂量表详见说明书。
- 【不良反应】国外产品上市后经验:以下不良事件为国外产品在上市后报道的,主要是依替巴肽在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时出现的: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和肺部出血。有关于出现致死性出血、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和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见不良反应:免疫原性)等不良事件的报道。其余详见说明书。
- 【禁忌】1.有出血体质史,或给药前30天内有异常活动性出血。2.未能良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3.给药前6周内曾接受较大的外科手术。4.有出血性卒中史或给药前30天内卒中史。5.当前或计划使用其它胃肠外用GPⅡb/Ⅲa抑制剂。6.依赖肾脏透析者。7.已知对本品的任何成份过敏者。
- 【注意事项】出血:出血是使用依替巴肽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使用依替巴肽治疗可伴随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根据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标准进行分类]的发生率增加。使用依替巴肽引起的主要出血事件大部分出现于心导管术的动脉介入位点、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中,依替巴肽组患者中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是未见输血需求的显著增加。对于这些患者应该给予特殊护理,以使出血风险最小化。如果压迫无法控制出血,则应该立即停止输注依替巴肽和合并给药的肝素。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大约有50%的依替巴肽经肾脏清除。在估计肌酐清除率<50ml/分钟的肝功能不全患者(Cockcroft-Gault公式)中,依替巴肽的总清除率约降低50%,稳态血药浓度增倍。因此,这些患者给药时的输注速率应该降低至1μg/kg/分钟。尚未确定依替巴肽在需要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0,000/mm3的患者应该停用依替巴肽和肝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这些患者应该给予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评估药物依赖性抗体的存在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尚无依替巴肽在血小板计数<100,000/mm3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如果低血小板计数患者使用依替巴肽治疗,则应该对其血小板计数进行密切监测。预防:1.预防出血:行PCI术患者股动脉鞘管入口部位治疗:在行PCI术患者中,依替巴肽与动脉鞘管入口部位主要和次要出血的增加有关。PCI术后不鼓励使用肝素。在输注依替巴肽时鼓励及早移除鞘管,建议在移除动脉鞘管前,停用肝素3~4小时并且达到APTT<45秒或ACT<150秒目标值。出院前应停用肝素和依替巴肽,并且鞘管入口部位止血达到至少2~4小时。溶栓剂、抗凝血剂和其它抗血小板药物:由于依替巴肽抑制血小板聚集,应慎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合用,包括溶栓剂,口服抗凝血剂,非甾体抗炎药和双嘧达莫。为避免可能的药理学叠加效应,应避免与其它血小板受体GPⅡb/Ⅲa抑制剂同时治疗。合并使用依替巴肽和溶栓剂的临床经验有限。在一项纳入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研究中,受试者合并使用依替巴肽和阿替普酶(一种血栓溶解剂)。结果表明这种依替巴肽给药方案不会引起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或输血需求的增加(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组的发生率相比较)。在IMPACT Ⅱ研究中,15例受试者合并给予一种血栓溶解剂和依替巴肽(135/0.5),结果显示2例受试者出现主要出血事件。在PURSUIT研究中,在合并使用依替巴肽(180/2.0)和一种血栓溶解剂的40例受试者中,有10例出现主要出血事件。 在另外一项纳入181例患者的AMI研究中,受试患者合并使用依替巴肽(静脉推注180μg/kg,继以持续静脉输注剂量达2.0μg/kg/分钟,持续输注72小时)和链激酶(另外一种血栓溶解剂,150万单位,输注60分钟以上)。在最高输注速率(1.3μg/kg/分钟和2.0μg/kg/分钟)时,使用依替巴肽治疗可伴随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输血需求的增加(与单用链激酶治疗组的发生率相比较)。依替巴肽和溶栓剂合用经验有限。接受依替巴肽治疗者应慎行全身溶栓治疗。减少血管和其它损伤:应尽量减少动脉和静脉穿刺、肌内注射、使用导尿管、气管插管和鼻饲管。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避免选择不可压迫部位,如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2.实验室检查:输注依替巴肽注射液前,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以确认有否既已存在的止血功能异常:红细胞压积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在行PCI术的患者,应测定ACT。3.维持APTT及ACT目标值:APTT目标值应维持于50~70秒间,除非预备行PCI术。在应用肝素治疗的患者中,应密切监测APTT以使出血风险最小化。在PURSUIT研究中,APTT在72小时内达到最大值的主要出血事件风险详见说明书。
- 【药物相互作用】健康成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剂量1.0μg/kg,每12小时1次,共4次,不改变依替巴肽的药代动力学或血小板聚集水平。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在妊娠大鼠持续静脉输注依替巴肽(日给药剂量达72mg/kg/d,以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体推荐每日最大剂量的4倍)和妊娠家兔持续静脉输注依替巴肽(日给药剂量达36mg/kg/d,以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体推荐每日最大剂量的4倍)中研究依替巴肽的致畸作用。这些研究表明依替巴肽对胎儿无损害,但尚未在人体进行充分研究。因为动物生殖毒性研究不一定预示人体反应,所以孕妇仅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才使用本品治疗。
- 【老年患者用药】在PURSUIT和IMPACT Ⅱ临床研究中,纳入的受试者年龄高达94岁(65岁及以上患者占45%,75岁及以上患者占12%)。依替巴肽在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中的有效性未见明显差异。老年患者(对照组和依替巴肽给药组)合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高,给药依替巴肽伴随的出血风险在老年患者中更高。老年患者没有进行剂量调整,但是PURSUIT研究仅纳入体重大于50kg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ESPRIT研究中没有规定这样的限制。
- 【儿童用药】尚未确定依替巴肽在儿科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依替巴肽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von Willebrand因子和其它粘附配体结合到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而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静脉给药后,依替巴肽呈浓度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停止输注依替巴肽后,血小板聚集抑制变为可逆,认为是由于依替巴肽从血小板中分离所致。静脉输注给药后,依替巴肽对狒狒体外血小板聚集起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当给药速率大于5.0μg/kg/分钟,依替巴肽可完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阿司匹林和肝素耐受的狒狒模型中,依替巴肽(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给药剂量)可预防急性血栓形成,可使出血时间适度延长(2~3倍)。静脉输注依替巴肽同样可以抑制犬的血小板聚集。给药剂量为2.0μg/kg/分钟可完全抑制犬的血小板聚集,该剂量依替巴肽可完全抑制受试犬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由冠状动脉损伤诱导,Folts模型)。 已在基于健康受试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研究中获得人体药效学资料,其中健康受试者均为男性受试者,患者研究中约三分之一为女性患者。在这些研究中,依替巴肽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由腺苷二磷酸(ADP)和其它诱导剂诱导)。静脉推注180μg/kg后可立即观察到依替巴肽的药效作用。在IMPACTⅡ和PURSUIT研究中,不同剂量依替巴肽对体外血小板聚集(通过在富含PPACK抗凝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20 µM ADP诱导)和出血时间的影响见表5(详见说明书)。在ESPRIT研究中,没有进行给予依替巴肽不同给药方案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研究。在ESPRIT研究中,依替巴肽的给药方案包含两次快速静脉推注180μg/kg(间隔10分钟),继以2.0µg/kg/分钟持续静脉输注。单独使用依替巴肽对凝血酶原时间(PT)或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没有明显的影响。依替巴肽的药效学特性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或年龄差异。尚未评估依替巴肽在不同种族患者中的药效学差异。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依替巴肽Ames试验、小鼠淋巴细胞(L5178Y,TK+/-)正向突变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雄性和雌性大鼠静脉输注依替巴肽总剂量为72mg/kg/d(约为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的人体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4倍)未见对动物生育力和生殖行为的明显影响。妊娠大鼠持续静脉输注给予依替巴肽,总剂量高达72mg/kg/d(约为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的人体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4倍),妊娠家兔总剂量高达36mg/kg/d(约为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的人体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4倍),未见对胎仔的明显不良影响。
- 【药物过量】依替巴肽的药物过量经验有限。在IMPACT Ⅱ、PURSUIT和ESPRIT研究中,分别有8例、9例和0例患者超剂量用药和/或输注剂量高于计划用药的2倍,但是未出现颅内出血或其他主要出血事件。持续静脉输注依替巴肽90分钟(总剂量达45mg/kg,基于体表面积约为人体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2~5倍),对大鼠、家兔和猴没有致死作用。急性毒性症状包括翻正反射丧失、呼吸困难、上睑下垂、兔肌肉紧张度降低和猴股动脉及腹部点状出血。体外研究表明:依替巴肽不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因此在药物过量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 【贮藏】遮光,密闭,2℃~8℃保存。
- 【生产厂家】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43134
- 【生产地址】沈阳高新区浑南产业区高科路15号
- 【药品本位码】8690132300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