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这是“医药分开”的要求,也是逐步实行零差率的另一种表述。当前,仅仅基本药物的零差率政策,就引发各地补贴政策疑虑:地方政府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财力?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窟窿该如何去填?年初,广东三地高调宣布零差率试点,至今没有启动,在财力雄厚的广东尚且如此,可见其艰难2,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服务费”,如同前文所述,在公立医院趋利性未变的情况下,冒然提升服务价格,很可能造成“药价不降”,而医院收费却大面积提升的局面。本着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良好意愿,本次“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会不会与解决“看病贵”思路背道而驰,有待关注。
药价降了 住院病人药费却涨了
医院的行风建设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住院病人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未得到根本遏制。2009年全省统一药品招标药价总体比上年下降12%,而27家省直医院住院病人平均药费比上年增长10.08%,增长幅度超过10%的有14家;住院病人平均医疗费比上年增长14.33%,增长幅度超过10%的有15家。在药品价格总体下降、医疗收费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大多数医院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比上年增长超过10%以上,这是不正常的。
二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问题突出。检查、用药与临床科室分成,或与医生工资奖金挂钩,或存在药品回扣,直接导致多用药、滥用药、多检查、滥检查,用药、检查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在常规超声检查中,医院科室因效益驱使,全部使用彩超收费价格,废弃黑白超收费;部分医院数字化摄影“关节正侧位”片,均收取两张片子价格,废弃“多次曝光加收”;打包检查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医院在肝功、肾功、心脏彩超、胃镜等方面打包组合检查不合理。
三是群众对有处方权的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反响强烈。在有些医院,医生给住院病人使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每支在40元以上,不管患者病情是否需要,都使用价格昂贵的抗生素;昂贵辅助治疗药品使用泛滥,如针剂维生素、蛋白类辅助治疗药品等,动辄一支几十元上百元,成为一些医生的“宠儿”。回扣的存在,导致多用药、滥用药、开贵药的现象触目惊心,社会反响强烈。27家省直医院住院病人平均药费比上年增长14%以上的有11家。
四是有些医院还存在乱收费问题。经过近几年的纠风治理,省直医院医疗乱收费得到明显遏制,但是隐性的乱收费、利用专业优势巧立名目乱收费依然存在,不合理打包组合检查收费、不遵医嘱检查收费等在有的医院还比较严重。如输血科“不规则抗体筛查”连年申请三个收费标准,不断推高收费价格,不与临床做良性沟通,擅自强行检查收费。由于医疗收费专业性强,群众对药价收费正确与否难以判断,虽常有怨言但又说不出道理,其最终结果是有损于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