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打通了七八位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眼科医生的电话,他们均表示知道“阿瓦斯汀”在国外临床被证实对治疗某些眼部疾病有特别疗效,但这种药物在国内尚未流通也是众所周知的,专科医生更是了如指掌。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现行法律,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药物都是假药。对于这种“合格的假药”,涉事医院也在《Avastin注射须知》明确写明“国内和该院药房尚未引进”。若非利益驱动,“医院或医生根本不可能允许注射室为这么多患者注射如此昂贵的药物。”
南方医院、中山医等一些大型医院的医生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对于“阿瓦斯汀”这种药物,目前只是听闻有个别专科医院曾做过零星的临床实验,没有听说过广东有医院销售或正式使用,更是没有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这样大面积使用。
“如果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所言属实,出现在上海医院的‘阿瓦斯汀’很可能是通过境外市场流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眼科医生根据经验猜测说。
3.非招标药品医院不能销售医生参与倒卖嫌疑最大
几位从事药品销售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物品种,是不能列入医院采购目录的,也就是说,医院无法以集中招标的方式买入这种药品,更不用说销售了。
但是,医院没有销售,并不意味着医生没有参与。这几位从事过多年进口药物销售的人士透露,没有医生的参与,就连一个正规的药物也难以打入医院。医生仅仅解释为“患者自行购买回来给大家使用”是站不住脚的。《Avastin注射须知》或《知情同意书》可能只是假象。
“一个没有上市的药物,只有两种途径可以流进医院,一种是医生以临床试验的名义从厂家拿来的非卖品,另一种是国外走私品。既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否认是医院提供的,那么,更可确定是境外来的。譬如香港。”这几位业内人士分析道,“建议有关部门查一查。”
4.药物来源质疑不止折射医药流通链积弊
日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向媒体通报,其收治的眼病不良反应患者,“经医务人员积极对症治疗,目前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10名患者已痊愈出院。”然而,有关药物来源的质疑却远未停止,而事件背后更是折射出整个医药流通链的积弊所在。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药品从研发到患者真正的使用,需要经过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店———患者的流程。而所谓“药价虚高”的问题,正是在这几个流程中层层加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