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

2025-02-15 23:32:27    来源:国家药监局  作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和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在2025年1月26日发布了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旋覆代赭汤”等43首方剂)》的通知(国中医药综科技发〔2025〕1号),附子汤的信息如下:

基本信息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处方、制法及用法: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对应情况

药味名称:附子
基原及用药部位: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
炮制规格:黑顺片
折算剂量:30.00g

药味名称:茯苓
基原及用药部位: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炮制规格:生品
折算剂量:41.40g

药味名称:人参
基原及用药部位: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炮制规格:生品
折算剂量:27.60g

药味名称:白术
基原及用药部位: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生品
折算剂量: 55.20g

药味名称:白芍
基原及用药部位: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炮制规格:生品
折算剂量:41.40g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600ml煎煮,煮取 600ml,去药 渣 ,温服200ml,日三服。

功能主治:【功效】温经助阳,散寒祛湿。【主治】阳虚寒湿内停证。症见身体骨节疼痛,手足不温,背恶寒,纳差,口中和,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微或细。

备注:

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 1/3。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黑顺片 10.00g,茯苓 13.80g,人参 9.20g,白术 18.40g,白芍 13.80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 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