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出来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物。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是指患者自己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这类药毒副作用较少、较轻,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也小,在临床上使用多年,疗效肯定。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病情较轻、稳定、诊断明确的疾病。一句话,非处方药属于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的药品。但非处方药是随着社会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诞生,所以要遵循见病吃药、对症吃药、明白吃药、依法(用法、用量)吃药。大病到医院找医生,小病到药店购药治疗,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抗癌药出厂价零售价相差5倍病人厂家拿药但医院不肯用
今年公司体检的时候,我被查出早期肺癌,9月份在本市一家大医院做了手术。术后配合化疗,医生建议打一点“胸腺五肽”增强抵抗力。因为医院药贵,我找关系从药厂直接拿药。可是,社区诊所拒绝给我打,说必须要医生的处方。社区医生为何就不能开开“绿灯”呢?我愿意写个书面证明,出了任何事故我自己负责!毕竟医院的药太贵了。 南京市雨花台区 徐女士
一剂药出厂价、零售价相差5倍,病人无奈“进厂”买药
徐女士说,“胸腺五肽”价格很高,在医院开的话,国产药要100多元一支,进口的更高达700—800元。按照医生建议,每周至少要打两支,连续打一年。这样算下来,即便是用最便宜的国产药,一年也要花掉一万多元。“所以,我们找关系直接从一家药厂拿了这个药,价格每支只有25元。”徐女士说,这样算下来,一年只要花2500元,相当于大医院的1/5。
但是,现在药拿回来了,到雨花台区一家社区诊所,医生却不给打。社区医生说,没有大医院的处方单,他们不敢擅自打。
徐女士急得都快哭出来了,同时也十分不满:“好不容易找到个省钱的办法,社区医院为什么不能‘通融’一下呢?”徐女士纳闷, “得了重病对一个家庭而言就是劫难,我们需要‘精打细算’啊!”
没有处方不能注射,卫生部门称应以医疗安全为重
“徐女士讲的办法,肯定是不行的。”市卫生局法监处处长胡晓翔说,按照国家规定,药物必须由“正常渠道”到达患者手中,否则在临床安全上有极大隐患。“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对储存、运输等流转环节有严格流程要求,比如某些药需要冷藏储存,患者自己保管后使用,可能会出问题。”
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陈锦飞告诉记者,在该院,“胸腺五肽”使用前要检查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如果过低才需要打,正常则不需要打,不能盲目使用。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医疗条件、技术水平有限,保持谨慎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