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NHS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人员臃肿、资金紧张和效率不高等“大锅饭”式的通病。英国总人口刚突破6100万,但NHS体系就有140万名员工,平均每60人中就有一人为NHS工作。在每次大选中,NHS改革都是辩论最激烈的话题。政府已对NHS改革三次,包括引进内部市场竞争机制、下放医院管理权力等尝试,但非医护人员也随之增加了不少。NHS经费也相应地水涨船高,每年递增10%,2009—2010年度占到GDP的10%。目前英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依赖继续增加预算来缩短NHS候诊时间已变得渺茫。不过,从来没人敢说要废除NHS,该制度的设计理念从未受到挑战:让所有人不再因为经济原因而痛苦地等待死亡和忍受病魔煎熬,这是一个文明社会最起码的标志。
英国模式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了借鉴。英国覆盖全民的医疗服务体系,每年占用了政府很大一部分财政预算。因此,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投入十分重要。适度市场化的医疗为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基本医疗是最不应该全面市场化的行业,如果医院成了赚钱机构,那等于说把人的生命当做商品。市场化使卫生保健重治轻防、有治无防,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疗成本,更使防疫系统陷于瘫痪。出了问题再治疗,亡羊补牢就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医疗改革应坚持预防为主,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发展社区医疗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经验。社区医师的主要任务是预防疾病、宣传教育和常见病的诊疗,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改变社区医院无事可做的现状,大大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更好地发挥其治疗复杂危重病症的功能。全科医师的培养是提高社区医疗质量的关键。一方面是对现有的社区医师的在岗轮训,另一方面是在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师专业。如果政府提高社区医院医务人员待遇,使同等资质的医生到社区工作的待遇好于同期留在大医院的待遇,可以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基层社区医院;或者允许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医院兼职,也是解决当前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不高的办法。
NHS实行医药分家制度。医生开药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买药,政府对药价控制很严,鲜有医生乱开昂贵药物的现象。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生靠卖药赚钱,从制药厂到患者的中间环节太多。因此,应该增加政府投入,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重点解决医药不分和以药养医等体制性问题,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体系,医疗机构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条件决定了我国的医疗改革能做得比英国模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