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吃药不管用,来医院挂个吊瓶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杨霞说。她解释说,任何药品都有自己的代谢规律,口服药一定要按照包装说明按时、按量服用,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很多人在家常常会忘了吃药,在医院输液就会老老实实地按时按量,结果就产生了误解,觉得“输液才好得快”。她还记得一位急性子的感冒病人,吃了一天药发现没好,就赶来医院,坚持要输液。最后在自己的劝说下,再等了一天就痊愈了。“任何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痊愈周期。”杨霞说,“其实,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输液泛滥 医院有意为之?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日前透露,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平均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也显示,中国患者的注射次数占了全球的近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是一个医学常识。但为何医院输液间总是人满为患?到底是“输液好得快”的观念影响,还是医院利益驱动?
“输液好得快”是“迷信”
当前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无论大小医疗机构的输液室内都是人头攒动,堪称“吊瓶丛林”。“如果不加限制,来看急诊的几乎100%要输液。”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潘曙明说。
“输液好得快”,很多患者及其陪同家属都这么认为,医学专家将其归于一种“迷信”。专家介绍,过去因技术限制,口服药见效较慢,而且每天要服好几次,不方便,而现在的口服药完全可以达到静脉注射的相同效果,且不少一天只要吃一粒即可。吃药和输液疗效差不多,安全系数却不同。潘曙明说,输液毕竟是外界物质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可能发生各种输液反应,而且在输液过程、药物保存及配伍环节中也有可能发生意外。
卫生管理专家孙晓明教授说,事实上大多数感冒发烧都可不药而愈,国外很多医生的医嘱就是“多休息、多喝水”,连药也不开,更别说输液了。但在国内,如果医生这样处理,往往会被认为是“怠慢”病人。一些急诊医生无奈地说,不少病人不顾是否需要,直接要求“挂盐水”,否则甚至会拍桌子。
“为了安全,我们对病人输液有所限制,比如每天只能输一次等,但即使如此,输液率还是居高不下,其中一大半根本没必要。”潘曙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