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不改 看病贵现象难除

2011-06-29 22:28:15    来源:  作者:

  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根子还在体制

  近悉,北京市将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托管式服务、大医院整体搬迁、大医院开办分院、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等方式把大医院“匀”向郊区,以部分缓解郊区群众“挤车进城”造成的“看病难”问题。

  长期以来,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地级以上医院。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应该说,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导致老百姓看病难,而如今看病不容易更多则是医疗资源结构失衡等造成的。由于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较弱,许多本应在社区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到了大医院,导致大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北京市此举亦是通过将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大医院患者过度集中的现象。

  现如今,人们有个大病小疾的都爱往大医院跑,哪怕排队等上一天半晌的也心甘情愿。原因无外乎是大医院里医疗设备先进、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多。由此,一方面导致了大医院的大处方、药价过高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导致普通医院医疗设备的闲置、医疗人才的浪费。

  由此可见,要使大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病人减少,就必须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改变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

  毋庸讳言,改变医疗资源失衡的关键在于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之间要以交通枢纽为范畴,打破乡镇之间的区划,一个县重点建设好几个中心卫生院,加强软硬件的建设,让基层医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使农村重病人能就近和及时、快捷得到治疗。

  另一方面,开展医疗资源区域性整合。本着医疗资源跟人走的原则,使城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向基层输出技术和管理,让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得到与城市同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公平。同时将大医院向辖区周围的基层医院辐射成为网点,形成小病小医院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的有序流动。同时,积极探索将信息化用于大医院和县级医院医疗资源整合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载体,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信息对接、技术对接、管理对接和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应放开医疗市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国家已于2010年底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但须强调的是,民营资本在投资办医时,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各地现有的医疗格局进行整体布局规划,以弥补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关阅读:姜林奎:改革医保药品报销方式解决“看病难”问题

  “治病要找准病根,开药也要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是找准结构性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说,国家应尽快改变目前的医保药品报销方式,从根源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姜林奎代表说,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但是,药品价格等改革问题仍面临攻坚战。

  “药价究竟高在哪?很多国产药品的出厂价格还比不上一瓶普通纯净水的价格!”姜林奎分析说,“药价虚高”的关键是一些高价药垄断了市场,虽然药品的成分和疗效上区别不大,但是一些医院和医生在使用上却倾向“高价药”,因为低价药的加价利润空间太低,说白了就是“不能把出厂价1元钱的东西加成100元,否则太离谱了”,但一些高价药贴上了“进口药”、“合资药”等标签后,就可以成倍涨价在百姓兜里“掏钱”,这里面有着惊人的、明着暗着的加价率和牢固的利益链,而普通百姓只能被动接受“按方抓药”。

  “必须改革医保药品报销方式,将现行药品按比例报销方法改为定额报销方法。”姜林奎说,如果药品的价格基数高,那么患者自费的部分额度也就更大,以头孢曲松钠为例,如果普通病症患者使用国产头孢曲松钠,患者只需负担每支0.10元即可,而使用进口药品则要自己负担91.50元。所以,应该采取定额的报销方法,在确保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对高价药和低价药实施不同的报销比例,在政策上鼓励医疗机构和个人多使用平价药、低价药。而对于重大病症,可以启动大病保险支付机制,从而保证重症患者在不增加过大负担前提下使用高端进口药物。

  姜林奎建议,定额报销方式在实行中要注意几个方面,包括针对医保目录品种进行全面成本调查、专家评审确定每种药品的报销金额、评审过程全程网络直播并接受全社会监督、加强药品按定额报销的公示等。

  姜林奎认为,实行定额报销后,可以有效遏制不合理用药问题、抗生素滥用等问题,使人民用药安全保障大大提高。此外,我国每年至少可以节约2000亿元的医保资金支出,使更多的资金保证新医改的补偿机制。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