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企业为何不生产?药品定价机制有待完善

2011-09-16 15:19:28    来源:  作者:

  “现在什么都涨价,只有药价一直在下降,这违背了市场规律。”一位网友评论说。很多代表、委员也提出,生产药品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水、电、气、人工成本都在不断增长。比如根据国家的要求,职工的年收入每年增幅不得低于10%,特别是中药生产企业的原料涨价压力更大。据统计,去年有300多种中药材大幅涨价,其中有的竟涨价10倍之多,但成药的价格在几次调价和招标中,却在不断下降。

  有需求,企业为何不生产?

  记者就此采访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吴王平得知,该企业在2007年拿到鱼精蛋白生产许可证后,一直没有生产该药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需求量小。发生此次短缺前,上海一家企业的产量就足以满足全国患者的需求。二是原料受限。生产该药所需的药用原料的纯度、精度要求都较高,受季节影响,原料供应可能出现异常。三是价格问题。鱼精蛋白是医保目录药品,有最高限价,目前的最高市场零售价是每支10元。而该药生产工艺是非终端灭菌的无菌产品,对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很高。“生产一支鱼精蛋白的产能投入,是其它药品的10倍。”吴王平说。

  记者从北京市药监局了解到,鱼精蛋白短缺,属于临床治疗用药上出现的某个阶段性问题,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些年来,除鱼精蛋白之外,也出现过其它一些低价药品的局部短缺,如黄连素、甘草片等,还有因原料紧张而短缺的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Ⅷ等,但并不是普遍现象。

  完善药品定价机制

  “类似鱼精蛋白的低价药品短缺,表面上看是市场供应问题,深层次看,是药品价格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于明德说。

  据了解,10余年来,鱼精蛋白的价格没有调整过。而企业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却都在持续上涨,企业生产处于无利可图的状态,只有停产。维持生产的,只是为了保住市场而已。

  目前,我国11500种药品中,307种是基本药物,2300种是医保药物,基本覆盖了患者日常必需的药品。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用上便宜药,国家对这两大类药品实行价格管制,曾经先后27次降低药品价格,对医保目录药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政策。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