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药品降价令”未免有些“单薄”

2012-05-07 17:05:23    来源:  作者:

  赵国旗:“药品降价令”成效几何?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关于调整消化道类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从5月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道类等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记者走访贵阳各大药店发现,不少药店的相关药品仍然按原价销售,药店表示尚未接到降价通知。(5月3日《黔中早报》)

  其实,相对于“药品降价令”,普通百姓更关注的是降价后的现实成效如何。长期以来,“天价药”问题让许多患者倍感困惑,而一次次出现的“降价死”,又让大家对“药品降价令”逐渐失去了兴趣。毕竟,我们关注药价不是为了观看“为了降价而降价”的游戏,而是希望沐浴一场真正有成效、酣畅淋漓的降价雨。

  消化道类等药品是一种百姓常用药,如果真能做到降价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利好消息。问题是“一纸通知”究竟有多大保障力?会不会重蹈前几次“降价死”的覆辙?“药品降价令”发布后成效又有几何?这些恐怕是时下大家最为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事实上,一个简单的“药品降价令”未免有些“单薄”,也很难做到取信于民,恐怕更缺乏一定的现实操作性,有关部门似乎更应当从医药体制上去探索和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时下“唯低价是取”的政府招标模式,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等问题,还可能因大幅降低药品价格使企业的运营陷入困境,甚至有时还会倒逼部分药企将药品“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一次次玩猫捉老鼠游戏。

  在我看来,以药养医机制才是造成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它让国内制药企业无形中帮政府承担了补贴医院的功能,目前,这种补贴多是以厂家向代理商让渡利益,让代理商帮厂家去公关医院来实现,而这部分费用往往无法通过账目堂堂正正地被列入成本项,也就只能通过提高药价转嫁给消费者去买单了。

  我们并不否认每次“药品降价令”出台时的诚意,可是一个机制和根源上的问题不能仅仅凭“诚意”来解决,还要靠对症下药的改革来实现。这就要改革以药养医的现实机制,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医药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除攀附于医药成本外的那些冗赘,当然,还要进一步加大医药市场监管和惩治力度,药价才有了降低的基础和保障,百姓最终才会吃的起药,吃得上放心药!

  新闻链接:对药品降价作用不大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从5月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17%,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22%。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对降药价的作用甚微。

  今年2月份,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召开了消化系统药物等4类药品价格专家评审会。2月底,传出国家发改委与各省市物价局医药主管部门讨论新一轮医保药品价格调整的消息。因此,本次消化系统药品降价,可以说是新一轮降价周期的开始。

  记者查看发改委通知附表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发现,外资药成了重灾区,部分药品被要求“二次下调”。如,中美史克的西咪替丁注射剂此次的最高零售限价为12.2元,并要求2013年5月1日起降为8.7元。此外,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注射剂、葛兰素史克的昂丹司琼注射剂等也面临“二次下调”。

  湖北某otc药企负责人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统一定价的通用药品实际中标价均远低于最高零售价,因此本次调价对普药企业的影响并不大。

  武汉某药企负责人胡经理表示,由于药品招标实施的是最低价中标政策,每一次降价后,一些老百姓急需的常用药,因招标价低,企业无利可图而停产,或换个名称和包装再次销售,重回“高身价”。“一次又一次地调整药品零售最高价,对解决消费者买药贵的作用并不大。”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