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食品药品稽查打假工作
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完善部门打假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乡(镇)、村为重点,加大基层打假治劣力度,严厉打击流动药贩。建立药品广告监管机制,强化广告发布前规范指导、发布的动态监督、发布后的依法查处,进一步严格广告审批,完善广告监测网络。严厉打击餐饮服务食品领域非法添加、以次充好、经销不合格食品等不法行为。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开通“12331”举报受理电话,充分发挥省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中心职能作用,做好举报投诉受理、转办、跟踪、反馈工作。
5.加强人才队伍和执业药师队伍建设
坚持服务监管、人才优先的原则,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教育培训改革,建立严格的人员准入、培训和管理制度,不断优化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监管队伍。强化基层一把手和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加强技术审评、检查认证、检验检测、监测预警、应急管理、政策研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加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完善促进执业药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执业药师整体素质。
专栏一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工程
1.建立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完善133个街道、1390个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功能建设,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协管站办公设施条件,建立工作记录和监管档案,开通信息网络,开展打击假劣食品药品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提高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能力:全面提升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药品检验、食品(餐饮食品、保健食品)检验、药用包装材料检测、化妆品检测、医疗器械检测、食品药品科学研究的技术高地和合作交流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机构、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机构的资质。
3.加强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能力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为11个设区市级和樟树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配备检测设备,提高药品独立全项检验能力和餐饮服务食品检验能力。建设100个县级食品药品快速检验室,配备快检设备,完善相关设施,提高县级机构对药品、餐饮服务食品的快速检验能力。
4.构建信息应用平台:对接国家药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1个省级、11个设区市级和樟树市、100个县级监管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1个全省药品监管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库。
5.搭建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平台:在全省开通“12331”举报投诉电话。
6.建设全省电子监管体系:整合拓展全省现有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公众政务服务、电子政务管理、食品药品电子监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数据共享、食品药品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等5大应用系统。
7.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养技术审评、检查认证、检验检测、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稽查打假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50名。
8.基层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开展新一轮市、县两级行政监管机构和市级技术检验机构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
9.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和引导全系统开展在岗学习和学历提高培训,实现监管队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75%以上,药学、医疗器械、医学、法学、食品等相关专业人员达75%以上。
(二)执行和制定药品、医疗器械标准。
实施江西省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加强药品标准研究工作,加大标准研究投入,建立政府主导,药品检验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药品标准提高研究机制。开展地方药品标准提高工作,组织编制实施《江西省中药材标准》、《江西省医疗机构制剂标准》,挖掘江西特色中药材资源,积极申报江西省道地药材品种为国家标准。
提高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率。制订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建立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库,成立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委员会,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