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规划指标。
1.依据法定标准对化学药品和中药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省级药品检验机构达到100%,市级药品检验机构达到85%。具备药品快速检验能力的县达到100%。省级药品检验机构争取获得授权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职能。
2.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市场常用医疗器械检验能力达到95%。
3.药品电子监管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4.基本药物监督抽验覆盖率达到100%。
5.药品生产100%符合2010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经营100%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100%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6.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达到500份/百万人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100份/百万人口。
7.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划指标。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全面实施,覆盖率达到100%。
2.持证餐饮服务食品单位安全监管信用信息入网覆盖率达到100%。
3.省级食品检验机构具备对省内餐饮服务食品90%以上的检验检测能力,市级食品检验机构具备对辖区内餐饮服务食品70%以上的检验检测能力。具备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快检能力的县达到100%。
4.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的年监督抽检频次达到10件/万人口。
5.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达到96%以上。
6.餐饮服务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行政区域覆盖面设区市达100%,县级达到95%。
7.街道社区和乡镇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全覆盖。
(三)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规划指标。
1.省级食品检验机构具备对省内生产的保健食品100%的检验检测能力,市级食品检验机构具备对辖区内生产的保健食品60%以上的检验检测能力。
2.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信息入网覆盖率达到100%。
3.保健食品、化妆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全力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
积极策应和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为奋斗目标,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构建责权统一、运转协调、科学规范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提升监管效能,促进科学发展,使江西省成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
1.探索食品药品监管新机制
努力构建科学、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饮食用药安全责任分解、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推进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整合基层监管资源,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社区专(兼)职社会监督员队伍,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2.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统筹规划,规范各级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职责。开展食品药品关键检验技术、快速检验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药品全项检验、生物制品检验和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项目的检测能力。积极申报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机构资质,承担药品进出口检验任务。提高生物制品批签发检测能力,推进生物制品批签发属地化进程。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在基层的应用,提高县级机构快速检验能力。强化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能力,全面提高医疗器械基础性项目检验和本省产品关键指标的检验水平。鼓励和支持区域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申报资质认可,实现检测能力逐步覆盖。
3.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
建立药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构建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系统。构建和完善覆盖省、市、县三级监管机构的网络平台。加快药品监管信息资源整合步伐,提升信息资源运用和共享水平,开发运行涵盖药品生产经营、行政受理审批、公众服务、检验数据共享、风险预警等全方位的电子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开发覆盖大中型餐饮食品服务单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电子监管系统,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库。鼓励引导企业信息系统与行政部门的电子监管系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