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官员回顾三年医改成就:药价下降约三成
卫生部医改办信息组组长、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副司长姚建红指出,目前中国参加医保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新农合参合率已经达到了97%。药物价格按照统计已经下降了大概30%左右。
卫生部官员及相关专家今日上午做客中新网,就当前医改热点,及医患关系等话题进行解读,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姚建红称三年医改取得很多收获。“第一个,我们坚持一个目标,中央提出的,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服务。”
姚建红指出,三年间中国建立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中央提出的开展五项重点改革,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目前我们国家参加医保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新农合参合率已经达到了97%;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姚建红说。
据姚建红介绍,药物价格按照统计已经下降了大概30%左右。
在总结三年医改成就时,姚建红还指出,“第三个,关于建立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去三年,中央投入470多个亿,加强体系建设,培养了一批全科医生。”
姚建红表示,第四个成就是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包括两个含义:第一,国家出钱,让人们群众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现在为止,国家财政投入人均25块钱,免费给老百姓提供十项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第二,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给老百姓提供重大的专项服务,比如妇女的两癌筛查。”
针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姚建红提到,主要是做了两方面的工作,探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第二项提供便民惠民服务。“中央提出的医改的理念、原则、路径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中央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也是卫生改革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
姚建红强调,医改过程中也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确定中国医改基本理念、路径和原则。“过去三年,应该说特别是我们基层,医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的医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姚建红总结说。
相关新闻:安徽医改试点医院药价下降
我省74个县开始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老百姓能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如何才能把百姓留在基层看病?患者又能得到哪些保障呢?
县医院可买平价药
在昨天的会议上,我省明确县级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都将“零差率”销售。也就是说,患者在试点的医院内买药,将可享受到采购价格。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将通过收取诊察费(含挂号费)和增加政府投入予以补偿。
诊察费的定价方式和标准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此外,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还将调整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等项目价格,使医疗机构降低检查、治疗收费减少的收入得到补偿,从而引导患者分级就医。也许患者担心会增加负担,但记者了解到,由于有些费用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患者来说,实际影响不会太大。
支付方式将多元化
在此次改革中,我省将在县级医院推行总额预付及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支付等付费方式。将按病种付费与当地实际、参保患者基本医疗需求,及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结合起来,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并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提高医保基本使用效益。
此外,县级医保经办机构会同县级财政部门,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设置不同的起付标准,进一步拉开差距,引导常见疾病患者在县内就诊。同时,根据疾病诊治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分别确定不同病种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分级就医、双向转诊。
重点发展特色专科
近期,县级医院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救、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中医药等特色专科,以及近三年来县外转诊率排名前四位病种的临床专业科室建设,用高技术把患者留在县里。
此外,县级新增医疗机构时,可以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支持人口大县举办非公立综合性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等。
居民将有大病保险
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是全民医保的一块“短板”,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加大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通过政府拿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等多种渠道建立救助基金,解决无负担能力人群的看病就医问题。重特大疾病的救助范围也将扩大,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重度残疾人、低收入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将陆续被纳入。
此外,城乡居民也将有“大病保险”。按照要求,各地要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在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