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正酝酿于2013年上半年再次调整中药价格
发改委酝酿中药价格再调整 上市药企将首当其冲
>http://news.hexun.com/2012-12-27/149555654.html
日前,从多个渠道传出消息,国家发改委正酝酿于2013年上半年再次调整中药价格,中药价格将迎来再一次政策性下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药价下调貌似是值得高兴的好事;但对于我国整体中药行业来说,却很可能事与愿违。
近年来,药品价格的一再下调已经让部分中药品类面临价格倒挂的窘境。在中药材价格飞涨而国家发改委不断限价、降价的双重压力之下,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两头受制。面对利润大幅下降的现状,很多药企不得不选择减少物美价廉药品的产量,不少常见的低价中成药纷纷下架,最终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中药的降价使患者而言未得其利反受其害。价格倒挂药企进入微利时代
由于产量波动及炒家的涌入炒作,部分中药材在过去两年内“身价”倍增。记者查询相关数据发现,2010年全年我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超过8成出现涨价,平均涨幅达109%,近三成涨幅过半;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有6%的品种涨幅超过181%,2%的品种涨幅甚至超过300%。其中,冬虫夏草贵比黄金,太子参、三七、金银花、党参的涨幅均创历史新高。
一家中药材信息网的研究员表示,中药材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了第一波大幅上涨。从2009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三年不到的时间内,中药材价格平均上涨了近两倍。时至今日,太子参、三七的价格仍然居于高位,三七每公斤仍然在600元以上。而三七和重楼是“血塞通”等中药的主要原料药材,多家企业都因此面临价格倒挂的困境。
两头承压上市药企首当其冲
资本市场的对价格最为敏感,成本上涨和政策调控的双重压力,上市药企首当其冲。面对持续的成本压力,一些上市药企已出现利润下滑的趋势。作为行业龙头之一的大型医药集团上海医药(601607,股吧)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 .4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7%。
就整体医药行业情况来看,药企2011年报披露后,来自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29.37%,利润增长23.5%,增速较2010年提升2.87个百分点,但利润增速下滑6.34个百分点。这也是医药行业利润增速5年来首次低于收入增速,体现出行业景气度的下滑。
近日来,发改委将对包括基药目录中102种中成药调价的消息已在业内广为流传。11月初,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报送部分中成药成本价格等信息的通知》,收集中成药价格信息,为中成药价格评审工作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业内专家表示,中成药药价再次下调已成定局,且调价在长期来看或是常态。对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保范围内的中药生产企业来说,要想改变两头受制的困境,只能寄希望与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时有更为细致、周到、公平公正的考虑。
相关新闻:发改委明年或下调中药价格重点仍在进口药
>http://health.sina.com.cn/cj/2012-10-29/091455572.shtml
早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表示中药价格将结合生产特点适度调整,相关方案会在年内出台。不过,昨日记者从某券商医药年会上获悉,调整时间表将在2013年。据悉,中国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前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李镭在这次年会上透露,在西药调整之后,2013年上半年将调整中药价格。
“现在药价降低本来就是一个大趋势,我们并不觉得惊讶。”现代化中药领军公司天士力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高成本导致调价不易
“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的调研。”上海一家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按照发改委的计划,要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都需要价格调整。”
不过,调价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成本。
一家中药材信息网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中药材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波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我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超过8成出现涨价,平均涨幅达109%,近三成涨幅过半;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有6%的品种涨幅超过181%,2%的品种涨幅甚至超过300%。其中,冬虫夏草贵比黄金,太子参、三七、金银花、党参的涨幅创下新高。
昨日,南京一家中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9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中药材价格平均上涨了近两倍。目前,太子参、三七的价格仍然不低,像三七每公斤仍然在600元以上。
上述券商研究员则强调,“中成药的价格一直低于化学药,对中成药最终是否降价仍然需要观望,毕竟中药成本太高,不容易掌握。”
调控重点在进口药
对于发改委未来可能出台的调整计划,中药生产上市公司比较淡然。
天士力证券部人士向记者强调,“药品降价是正常的趋势。”
记者注意到,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发改委数次降低药价,2011年分两次降低了部分抗微生物类、循环系统类、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
2012年5月,发改委再对消化类药品等价格作出大幅调整,平均降幅达17%。2012年9月,发改委发布通知降低抗肿瘤、血液系统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17%。
9月17日,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中心宣布,开始调查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生产成本和购销价格情况,预期10月中旬完成。
不过,上述医药行业研究员提醒记者,“降价最主要是降最高零售价,而很多公司的产品出厂价远低于此前的最高零售价,和降价后的零售价相比也有较大的空间,所以实际影响并不大。”
这位研究员直言,“其实之前降价幅度最大的还是原研药,即进口药。”
在医药年会上,李镭在提及发改委对于药品价格的主要工作中也强调,发改季降低药品价格的重点是进口、原研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