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药材收获的黄金季节。2008年10月,全国板蓝根主产区的畅销工作已接近尾声。产新前后有许多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都在关注2008年全国板蓝根的产量、销量、价格以及后市走势。前不久,笔者对板蓝根主产区的黑龙江大庆、龙江、绥化;甘肃陇西、民乐、民勤;河北安国、定县、安平;河南郸城;江苏宿迁等地进行了采访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产量持续增长,销量不断回落,价格开始下降,后市供大于求。
现将板蓝根几大主产区产销概况简要报道如下,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药用价值较高,应用范围广泛
板蓝根(别名菘蓝、北板蓝、大蓝根、大青根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以根和叶入药。我国药用板蓝根历史在千年之上,古医籍《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分类草药性》等均对板蓝根的药用价值有精辟阐述,评价颇高。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热发烧,发斑、发疹、风热感冒、头疼、喉疼、痈肿疮毒、丹毒等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板蓝根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传染性肝炎以及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值得提及的是,1987年上海突发流行性传染性肝炎、2003年“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以及2008年的小儿手足口病等疫情时,板蓝根是首选品种之一,对防病和治病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从而扩大了板蓝根的应用范围。
据报道,由于板蓝根药用价值较高,我国千余家制药集团(厂)以板蓝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西药、新药、特药、处方药、中药饮片、兽药等已超过2000多种。主要品种有:感冒退热颗粒、感冒清片、感冒灵、双黄连、蒲地蓝消炎片、抗感灵、复方感冒灵片、清热解毒片、复方鱼腥草片、板蓝根片、炎可宁片、感冒清胶囊、金感胶囊、连花清瘟胶囊、众生胶囊、羚羊清肺散(颗粒)、护肝片、小儿咳喘颗粒、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冲剂、清开灵胶囊、新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复方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糖浆、板蓝根含片、清开灵滴丸、健民咽喉片、利咽解毒颗粒等等。此外,我国兽药厂用板蓝根开发生产的兽药已超过200多种。
二、种植面积扩大,产量连年增加
我国完全以人工种植板蓝根供应市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药企业异军突起,以板蓝根替代PPA(苯丙醇胺)的清热解毒中成药、西药等应运而生,医药市场对板蓝根的需求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板蓝根适应性较强,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寒,很适宜我国许多省区种植,同时板蓝根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效益高、易管理。每亩纯收入约800—1000元,较种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和其他药材有较大的优越性,是农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好项目,更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品种。于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安徽、河北、河南、江苏、陕西、湖南、湖北、四川、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约20多个省区开始发展板蓝根生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连年增加。据对板蓝根主产区的不完全调查统计,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2—3万亩,扩大至2008年的20—30万亩左右, 产量(每亩平均以250千克计)由2005年的5000—7500吨,增加至2008年的5—7.5万吨左右,4年间面积与产量翻了10番。
调查显示,进入21世纪后板蓝根主产区已从我国的中东部逐步向西北、东北转移,主要集中到黑龙江大庆和甘肃的陇西、民乐、民勤、定西、甘谷等地,两个省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连年增长,居高不下。今年黑龙江大庆板蓝根的总产量估算在3万吨左右,甘肃总产量也将超过3万吨,其它产区产量总计约1—1.5万吨左右。
三、需求增幅不大,产销比例失调
据对市场调查,我国医药市场对板蓝根的需求状况可以分为两个不同阶段,以2005年为分界点。第一阶段,2005年之前为需求旺盛期,市场对板蓝根的需求量每年递增15%,产销大体平衡,产地基本做到全产全销,少见积压。第二阶段,2006—2008年为需求平稳期,其中2008年的需求量仍保持上年水平,没有明显增加,但总产量却大幅增长,于是产销比例出现失调,即供大于求,产区出现滞销,有约50%的产量在产新当年没有全部销售出去,只好留在下一年出售。
全国板蓝根的销量究竟有多少呢?由于产区有20多个省、几百个县、上千个乡镇,地域辽阔,种植分散,难以做到精确统计,但据几个主产区的老药农、老药商及业内资深人士估算,2005年之前,全国累计销量约为5万吨上下,社会少有库存,基本做到全产全销;2006—2008年全国累计销量约为6万吨左右,未能做到全产全销,有约1—1.5万吨滞销(库存),有待后期出售。
市场经济“盈贱缺贵”,板蓝根的市场行情同样经历了跌宕起伏。据对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及甘肃、大庆等主产区板蓝根价格走势的调查显示,2001—2002年板蓝根的全国平均价(下同)为2元(千克价,下同),2003年“非典”时期暴涨至13—20元,2004年回落到3—4.5元,2005年上涨至4.8—6.5元,2006年下降至3.5—5.5元,2007年底市价反弹至5—7元。2008年板蓝根市场价格走势如何呢?据笔者调查和从大庆、甘肃等主产地考察归来的几位药商和当地药农反映,产新后少见大用户前来订货,大货走动缓慢,销量同比大幅下降,由于收购价较低,不但农民惜售,而且收购商也不敢大量入手,均在观望。截止到笔者发稿时止,大庆、甘肃等主产地产新货只售出总产量的50%左右,其余的50%在库里待售。由于滞销,产地收购价下跌,板蓝根由上年的4.8—5元(8成干)下降至4—4.2元,降幅平均为20%;各地药材市场的价格也在同步下降,由上年的5.5—7.5元(干品),下降至5—6.5元,降幅平均为19%。与此同时,大青叶价格也在同步下滑,由上年的2.2元,下降至1.1元,降幅为100%。
四、后市供大于求,价格难以反弹
2008年板蓝根产销现状及2009—2010年后市走势均呈现不容乐观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 :2008年出现滞销,库存过大,2009一2010年产地种植面积难以调减,总产量将在2008年7.5万吨的基础上有望突破10万吨大关。但市场不是无底洞,需求不可能同步大幅增加,如果没有重大疫情和特殊需求,各类用户不会增加订单,价格不会反弹,而且将会出现低开低走的态势,有可能步2004年末2.5—2.7元低价的后尘。
综上所述,业内资深人士称:板蓝根供大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为规避生产和经营风险,主产区应从市场实际出发,做好板蓝根的生产调减工作,压缩种植面积,减少产量,改种市场急需、效益较好的药材品种或其它经济作物,以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农民做到增产增收。板蓝根的调减应引起主产地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