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全军覆没、全线失守”的医疗腐败,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难道卫生主管部门完全没有察觉吗?显然不是,恰恰是133名行政管理人员涉案,腐败金额达到了“公关”费用的15%,所以问题才迟迟没暴露。观察已经曝光的医疗腐败案件,不难发现,除了医院和医务人员之外,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几乎都有人涉案。事实反复证明,不靠司法介入,无论我们如何寻找制度根源并进行完善,医疗腐败仍会猖獗不止。公众期待,各地司法纪检机关积极行动起来,在医疗领域多打些“苍蝇老虎”。
评论:拿什么救赎医疗领域失守现象
据福建省漳州市纪委调查,漳州市直区县73家医院涉嫌医疗腐败、收受医疗回扣,包括22家二级以上医院,无一幸免,整个漳州市市属医院全线失守,全军覆没。案件涉及到全市1088名医务人员、133名行政管理人员。(央视《新闻1+1》)
这种“无一幸免”、“全线失守”的医疗腐败案例,乍看确实显得非常触目惊心,但冷静思考,其实又不太让人感到意外。因为稍稍回顾一下,近年来多地频发的以“药品回扣、药价虚高”为关键词的医疗腐败案例,便不难发现,大面积“失守”式的窝案串案,原本就是这类医疗腐败的一个基本特征、“普遍规律”。
医疗腐败不时“全线失守”,这种背景下,再仅仅简单指责具体的医疗人员利欲熏心、医德沦丧,显然没有太大意义,也不足以切中这类腐败滋生的真正病根。这诚如有专家指出的,“如果一个鱼池里面几条鱼死了,是鱼的问题,如果鱼都死了,可能就得重新来建这个鱼池了”。
那么,这种急需重建的“鱼池”,也即医疗人员背后所依赖的“医疗体制”,究竟具体有哪些?在这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人们早已十分熟悉的“以药养医”的医疗补偿体制,及其背后明显不合理的药价加成政策——医院药品售价在采购价的基础上加价15%。显而易见,这样的“以药养医”体制和药品加成政策,势必会导致一种十分荒诞的“反价格规律”:不仅医院而且药厂都会必然倾向选择高价药,因为同样疗效的药,只有采购价越高、医院15%的加成才会越高,同时药厂也才有可能利用虚高的药价来提供回扣资金,而这样一来,最终必然催生这样的腐败恶性循环:“谁的药品中标价越高、谁就越受医院欢迎”、“谁的药品回扣越大、谁就越受医生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