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野价殊说贝母

2008-06-15 15:44:05    来源:  作者:

    一、概况

    贝母家族成员较多。在我国收入药典可作正品贝母使用的有四类,6个品种,依次为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浙贝母。川贝母进而分为松贝、青贝、炉贝。除上述四类6种外,尚有多种川贝母属植物的鳞茎在不同地区作川贝母使用,如产于陕西的太白贝母,产于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一轮贝母,产于四川的米贝母及产于四川、湖北的湖北贝母等。对于不见诸药典收载的地方习用品本文暂时不作为讨论对象,仅将川贝、伊贝、平贝、浙贝等的产销形势作一大略分析,以飨药界同仁。

    上述诸贝有效成份为多种异甾类生物碱,一般均含西贝素、西贝素甙、贝母辛、贝母碱等,其它有效成份则因品种不同而各异,也正因了它们的用效成份大同小异,便注定了贝母家族性状及功用的一致性。性寒、味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是其主要功用,又因其各类各种有效成份不尽相同而各有专攻。如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则首推川贝,清热化痰而外,治疗痈肿疮毒,而浙贝则又胜一筹。

    贝母药用历史悠久,历史上贝母属细药自然价格不菲,只是各种贝母因生长环境不同,在人工驯化上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结果,致贝母价格日渐悬殊。川贝母生于西部高寒山地,经几十年努力至今终未能成功将其移植,伊贝的驯化工作于上世纪末取得突破,使规模发展成为现实。而平贝、浙贝由于生长于我国东部,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早经移植成功,并已投入规模生产,致贝母家族的市场价位因生产情况不同,而两极分化,野生川贝母的价格越来越高,而家种的平贝、浙贝一经生产过剩,价格便会直落低谷,迟迟不见起色,上世纪80年代,取得移植技术突破的伊贝母,也正在同浙贝、平贝一样遭受同样的价格轮回。

    二、近年贝母的产出情况

    1、川贝母:为松贝、青贝、炉贝的统称。松贝主产于四川阿坝州的松潘、红原、茂县等地,因主产松潘而称为松贝,青贝主产于阿坝,青海、甘肃亦产。炉贝主产甘孜、阿坝,西藏、云南亦有少量产出,历史在昌都集散,因昌都过去称作打箭炉,而有炉贝之称。三贝的主产地均在四川,故三贝统称川贝。川贝生长在西藏板块与四川东部板块的断裂带附近,产地由东向西急剧抬升,川贝多分布在海拔1500来以上的高寒地带,特殊的生境造成了其很难在低海拔地区成活,这也是多年引种未果的主要原因。川贝生于高山草甸和悬崖陡坡上,均系人迹罕到处,采集困难,因此历史上一直因产量低下而倍显贵重。50年代初全国年产量仅为5万公斤左右,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东部的贝母资源得以开发,正常年产量增至10万公斤左右,60年代后需求日旺,国家收购力度加大,1965年达到空前绝后的30万公斤,其后年收购量平均维持在15万公斤,80年代中期的药材资源普查中,又有新产地被发现,年产量升至20万公斤,90年代以来,川贝产量始终未能达到20万公斤的规模。近年川贝价格居高不下,产地人们多方搜求,但产量始终维持在一百多吨的数量上,说明资源问题使川贝产量今后将逐年有减无增。

    伊贝:野生资源尚有,毗邻的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也有产出,时见于边贸口岸,也由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扩种,导致生产过剩,经过10年低价消耗,近年库存已薄,在价格杠杆作用下生产逐步恢复。

    平贝:主产于黑龙江省,由于高价时的效益可观,渐发展至东北三省大部分县份。上世纪初的最后十年由于库存丰厚,生产受到抑制,进入本世纪初始的2000年价格开始高走,四年间一年一个台阶将价格高吊至260多元,数年的高价致产地连年大种,产量连年翻番,至2004年三省100多个县数万农户一哄而起,当年产量也由正常年的千吨左右,激增至上万吨。2004年至今种植规模虽几经收缩,但由于前几年高价的诱惑,种植面积并未减至正常年的规模以下,年产出依然较高,仅就2008年的产出情况而言,产出规模仍未能低于1000吨。

    浙贝:浙贝近年生产情况与平贝大同小异,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四年涨价期,价格最高时,农民种一亩浙贝,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导致产地数年中连年大种,使生产严重过剩,05年价落以来,种植规模有一定收缩,加之近年白术、元参价好,浙贝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有对前几年高价的留恋,浙贝种植依然保持了一定规模,07年秋在白术、元参、元胡价滑的形势下,人们开始恢复浙贝的种植,也由于浙贝种块价格便宜,种植恢复的幅度较大,今年的浙贝产量较之去年有一定量的增加。

    三、近年的价格趋势

    1、川贝价格持续高位

    90年代中后期一直在300元左右徘徊,进入本世纪后,川贝受用量增加,资源量下降,人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一路飚升,02年底其价便突破1000元,中间虽有04年回落至600—700元,但随05、06年的减产价格很快便炒至1400元,07年产新价略有回调,但数月后便攀上1600元,今年4月,价缓落至1500元左右,产新后价再度小幅回调,现稳定在1450元左右。川贝价格高吊,固然有人为国素,但资源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它决定了川贝在日益货源趋紧的情况下,价位只能是越吊越高。

    2、伊贝,目前的高价位高吊一是由于十余年的价低使生产滑坡。二是由于伊贝的治疗作用与川贝相仿,历史上也同属高价品种,近年川贝价格高吊,致伊贝价格跟了上来,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伊贝高价已有七年,价格将走向它的反面。

    3、平贝,小平贝,价格在40—50元之间属低价,会抑制生产,价在百元左右,属高价会刺激生产,价在两者间轮回会使平贝产销达到一个动态平衡,01—04年的高价持续4年,价格最高时达310元,高额利润造成了生产规模的恶性膨胀,生产过剩带来的是价格的走低,近两年将在低谷徘徊。

    4、浙贝 :元宝贝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正常的市场价位也仅为十余元,货紧时20元上下,货丰时8一9元左右,如此而已,2000年至2004年近5年的高价,竟至于人为的将价格拉升至260元,其价远远超出了产地人们的期望值,生产安得不急剧扩大?2004年春浙贝价跌后,至年底便从年初的220元跌破30元,正所谓抬的高摔得响,价最低时跌至20元附近,06年以来价稳,一直到30—40元之间振荡,今年产新后价微滑至28元,三年多的低价,浙贝库存大部已消耗,再滑的可能已小,目前浙贝的供求形势依然处在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偏大于求的状况,无大资金介入,大涨的可能不大。

    四、 结束语:同其他药材一样,贝母同样遵循缺贵盈贱的市场规律,价格涨跌产量大小是主因,然而川贝价格高吊至此,一方面是因为资源萎缩、产量下降,另有一个重要动因则是人为拉升。川贝不同于牛黄、不同于羚羊角,伊贝、平贝、浙贝均可替代入药,价格吊的太高,势必影响销量。家种贝母的生产宜控制规,一哄而上,无序生产只能自食药贱伤农的苦果。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