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全程和监督始终

2009-02-03 14:10:33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价,失去了利益驱动,药物不全怎么办?医院不加价,药店、中间商加价怎么办?还不是转嫁在消费者头上?因而,改革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釜底抽薪,逐个击破,对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公开成本,减少流转,彻底革除生产环节混乱无序和使用环节不规范导致药价虚高的积弊,减少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规范有序地“引入第三者”,适度的竞争方能让医疗行业与社会发展同步,才能让患者及早从医改中得到实惠。此外,8500亿要用在刀刃上,不能打了水漂听不到声响。这一切,都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全程和监督始终。

  21日,国务院通过医改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11年,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初步测算,3年内医改将投入8500亿。

  历经两年多时间的“长跑”,医改意见为13亿人看病就医描绘了一幅值得期待的蓝图,透视出我国改革与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前景,贯穿始终的一大亮点就是回归公益。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新医改方案坚持政府主导,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特别是政府将在3年内将投入8500亿用于医改,人们感到欣慰,充满信心,看病难、看病贵和医保支付困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体制弊端有望得到破解。不过,医改牵涉到亿万群众,关乎社会公平与和谐,比巨资投入更重要的是民意介入,因此,在启动与开展过程中应敞开大门,广泛吸纳民意,构建各种便捷平台,让公众全程参与。

  公众参与不能虎头蛇尾,一曝十寒。去年10月,发改委向全社会发出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仅第一天就征集到1000多条意见。那么,这些意见与建议有多少被采纳了,有多少被否决了,原因是什么,应该有个说法。还有相当一部分公众认为医改方案“专、绕、涩、大、空”,每一条都“无比正确”,却让人看不懂,难道回应一句“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就算完事?为什么不能配发一份妇孺皆知的通俗版“医改方案说明书”?既然决定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就应充满诚意与谦卑,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立即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李鼎民先生”说得好,我们就采用;其他不予吸纳的意见和建议归纳集中后做一次回复,以表谢意,这也是对公众参与权与表达权的一种尊重。如果这个头开得糊里糊涂,在接下来的“真刀真枪”中拿什么公信力让民众满怀信心地介入?如何能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集思广益,开启民智?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