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药品医院可以加价15%卖给患者,中标价格越高,医院利润越高,医院当然首选高价药。比如,中标价100元,15%就是15元。同样,如果只是10元,15%则只有1.5元。
招标是为减少中间环节,把中间商的利润拿掉来降低药价,如果是真正的招标,最后的中标价应该与药品在市场上的批发价差不多。然而实际上,一些中标价与药品批发价往往竟有数倍甚至10倍的差价。
中间商
或将考虑另谋出路
“如果医院真正实现‘零差价’售药,可能就不需要我们中间商了。而患者从医院买药的成本将降低很多。”该人士透露,作为省外药品省内代理中间商,新医改中的基本药物制度将对中间商带来一定冲击。
据介绍,目前药品流通涉及到各个中间环节,成本价——出厂价——批发价——招标价(供应给医院的价格)——终端售价。经过诸多环节,药品售价有时能达到成本价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如果医院真实行“零加价”售药——厂家按成本价给医院,可能就不需要中间商了;如果是按出厂价给医院供药,中间商可能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该人士说,如果是前者的话,他将考虑另谋出路,初步想法是争取竞标在医院开药房。
专家
药品招标不能一味看价格
对于新医改方案中以基本药物招标制度应对“看病贵”,有专家持不同看法。
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山三院神经科主任胡学强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药品招标往往只是看重价格,这带来很多问题。
胡学强认为,现在药品招标中,很多是让不懂行的人去选药,或者找一些大专家,什么科的药物都由这些大专家去选,这样往往不能选择更合适的药品。药品招标应该分专业,而不能一味看价格,还得看药效,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价格。
“现在,两种药品对比,原则上只看价格。”此外胡学强表示,“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不只在药品这一方面,还涉及医生准入制度等问题。
而对于“社区医院看小病、大医院看大病”的提法,胡学强并不认可:“小病大病怎么区分?医改不能这么提,也不能期望通过这样的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