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一个药品要通过总经销、地区分销、医药代表、医院药房这样几个环节才能到患者手上。我国目前有近5000家药企、7000多家医药分销商,医药生产和经销的开放竞争程度远高于医疗服务领域。与此同时,药企生产的药品以仿制药居多,同质化现象严重,全国能够生产“亮菌甲素”的企业就不下百余家。同类药品多的是,当然是谁给的回扣高就进谁的。于是药企间的竞争就演变成“回扣战”。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指出,回扣是药商们在竞争压力下让出来的利益,可是这部分利益,没有落入患者的口袋,却进了某些医院和医生的腰包。而这笔回扣最终的买单人是使用药品的患者。
终极揭秘:药品层层加价流程图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市民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药价的变动,这也是新医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药品从出厂最终到患者手中,经历了哪些加价环节和过程呢?昨日,记者分别对药品生产企业、个人代理、药品代理销售企业(药品流通)和医院等4个行业的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勾勒出一幅药品的加价流程图。
A:药企人士
成本10元药品
市场最高限价定为100元
在众多的药品中,一般性的如青霉素药品在市场售价没有多大利润空间,因此企业在生产时,经常会注重于类似于心脑血管等类药品,一方面仿药成本低,另一方面利润要较青霉素等高很多。但最终一个药品能到市场上销售的价格还是要由主管的物价部门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