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改针对现状对症开处方

2009-06-17 09:01:27    来源:  作者:
“我个人觉得是有点浪费资源,不太合理,很多钱都花在检查上了。”福州某三甲医院的林医生说:“这是现有的医疗环境造成的,医生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她介绍,地方医院的检查结果,常常被高级别的医院否定,但同等级别的医院之间还是可以通用的。医生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她说:“即使是很有把握的诊断,许多医生也会要求病人通过检查来确认,以防万一。”

  医改“处方”:省属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今年联网

  根据方案,启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我省将制定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今年首先实现省属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医疗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同时,选择1~2个条件比较成熟的设区市推行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

  逐步推行全省就诊“一卡通”,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IC卡接口改造和刷卡终端设备更换,为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创造条件。

  另外,建设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2009年完成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工程建设,并先行覆盖全省中心卫生院,实现乡镇卫生院医生与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专家异地同步会诊,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

  【关键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现状:市民更信赖大医院

  “到我们这里看病的人,90%以上是各类小病、慢性病患者。”南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峰告诉记者。其他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情况也类似。

  尽管目前不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都比创办初期增加了不少,但和大医院相比,依然差距甚远。昨日下午3时,记者在鼓楼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病人屈指可数,输液室里的30椅子空空如也。而同一条街上的一家三甲医院里,不少候诊室都有病人排队,输液室里的椅子被坐了过半。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区和输液室的条件其实比那家三甲医院更好,但不少病情较轻的患者宁愿选择去三甲医院。“生病可不是小事,还是大医院的医生和设备更值得信赖。”一名挂瓶的病人如是说。

  医改“处方”:加强医疗设备装备,提高社区医师水平

  编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重点加强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善我省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条件。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训。2009年启动社区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完成700名全科医师、500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09年计划面向已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本科毕业生招收培训对象100名,经2年规范培训后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建设一支学历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社区卫生技术队伍。

  探索社区首诊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试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关键词】医保全覆盖 报销额度提升

  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提高报销封顶线,普通门诊启动统筹,切实为百姓减轻看病负担。

  根据方案,我省将在2009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0%以上,农民参合率达到95%。此外,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方案指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50%以上,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倍左右。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各设区市适时调整现行政策,对当年得大病的参保城镇居民进行二次补偿。扩大门诊统筹补偿病种范围,所有县(市、区)的门诊统筹补偿病种扩大到10种。

  链接:福建省今年从六个方面推进医改

  福建省人民政府6月6日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物价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六部门制订的《福建省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6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