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目录再度推迟表明国家对目录的看重
直到昨日,号称一定在6月底出台的基本药物目录仍未露出水面,之后有消息称要到8月16号前后基本药物目录才会全部出台,过渡的这两个月会先有一个“小目录”试行,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小目录”表明了国家对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看重,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好事。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此次试先推行的“小目录”由178种西成药品种和78种中成药组成,不仅在数量上大大缩水,有关机构还表明了这“178+78”首先在一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推行,这种小范围的的推行很明显是为基本药物目录提前“试水“。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小目录选择在一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推行,意味着包括大医院在内的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现在并不需要采用这份“小目录”。前者在全国医疗卫生资源中占据20%的比例,这样选择,表明国家希望基本药物目录首先以“更小”、“更稳妥”的方式进行。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基本药物目录从一开始的各部委相互博弈,之后大幅删减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再之后一拖再拖迟迟不出台,到现在先推行“小目录”试水,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了国家对这次目录的出台很“谨慎、小心”,而对目录出台的看重也表明了政府的态度,一旦发布,就会强制推行,不会像之前那样不了了之。
在此次“小目录”试行方案中,更将试行范围缩小到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初期要求30%的覆盖率。
这与更早时的口径“全部使用”已经有所缓和。此前下发的医改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
相比征求意见稿,从“全部使用”到“全部配备和使用”,政策似乎更为缓和,留出了一定空间。原来的“全部使用”很容易被理解为“只能使用”,那就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和老百姓都不能自由选择药品。
正如硬币总有两面。一旦基本药物目录确定先行在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中进行小范围试点,这一制度的张力大为降低。医界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一旦基本药物的使用失去强制手段,可能会造成基本药物制度的“虚化”。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出台相关细则。
链接:基本药物目录难产的幕后
“在基本药物制度中,制订基本药物目录是最简单的,反而是其他一些配套政策的设计相对困难”。
近两周来,与新医改密切相关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出台,新医改节奏似乎并未过多受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
基本药物目录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一环。除目录遴选外,该制度还涉及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报销、定价、合理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在基本药物制度中,制订基本药物目录是最简单的,反而是其他一些配套政策的设计相对困难。”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宋瑞霖此前一直在国务院法制办文教卫生司工作,对中国的医药政策十分熟悉。
他表示,具体到中国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决策人士意见基本一致,“我们绝不只是追求一个漂亮的前脸,而是方方面面都力求细致,有形式,也要有实质,否则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目录建设”,还是“制度建设”
宋瑞霖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此次基本药物目录大概收入400种药。
“但不是说只有400多个药品,因为药有不同规格、不同剂型。比如感冒通,有片剂、胶囊、冲剂等剂型,这些不同剂型算1种药。”
根据4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该目录应当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等遴选而成。
而从世界和中国的情况看,基本药物目录并非新生事物。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制订基本药物清单,意在为各国政府提供一个范本,以便能挑选药物解决当地公共卫生需求。清单每两年修订一次,以反映新的卫生挑战、医药方面的新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耐药模式。清单至今已更新到第十五版。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1982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先后编制了6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04年的版本,收西药品种773个,中成药品种1260个,共203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