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包装用语禁止“忽悠”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结束了征求意见。
据悉,此次最新发布的是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禁用语共分七大类:使用“高效、速效”等虚假夸大用语、使用“除菌、灭菌”等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作用和效果的用语、使用“中草药、中药世家”等医疗术语、使用“经卫生部门批准”等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用语、禁止宣称的功效、使用“为你而疯狂”等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使用已批准的药品名称。
上海家化表示,为争取同国际巨头的差异化竞争,已呼吁对“中草药”等标示放行。
汕头化妆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义强认为:“规定能否真正遏制夸大、虚假宣传还有待观察。”他说,企业会用“抑油”代替“控油”,用“修复细纹”代替“消除皱纹”等。
链接:网购进口化妆品 看清中文标识再买
前几天,薛女士从网上买了眼霜、保湿水、乳液等进口化妆品,但快递回来后,她发现这些化妆品的外包装及瓶体上全是英文或韩文,根本没有汉字。至于化妆品的组成成分、生产日期及使用注意事项等,薛女士无从了解,这让她在使用时感觉很没底儿。
时下,网购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从食品到日用品、从服装到书籍,网络无疑以丰富的商品,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比现实中更为广阔的购物平台。网购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拿化妆品来说,一瓶欧莱雅的乳液,商场专柜卖到170元,而网上只卖80元;一块DHC的香皂,商场专柜卖150元,而网上只卖50元。而且,网上化妆品的选择余地也很大,从国产到进口无所不有,有些进口产品在市面上根本见不到。但是,记者也在一些网店发现,几乎所有的进口化妆品都没有中文标识,至于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注意事项等,消费者更是无从得知,只能是卖家说什么就信什么。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正规的进口化妆产品应有国家检验检疫部门贴的CIQ标志和中文说明,如果未达到以上要求,则属非法渠道购进,不属合格产品。
按照规定,所有进口产品在我国海关入关时,必须经过检疫部门的检验,合格后发检疫合格证,获得经过审核认可的中文标签。省工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网购化妆品时,首先要查看所购进口化妆品是否有中文标签,有中文标签即表明产品是正规渠道进口的,并通过了我国的检验检疫。而且,在中文标签上,应注有产品名称、成分、代理公司名称、地址和电话、产品批号及其他注意事项。包装上还应配有产品的中文使用说明。同时,商品的试用装和附赠品等同于正式销售商品,也必须通过相关的进口化妆品标签审核,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无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