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古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实现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中医的特点,才能够良性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最近,北京地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正式开通。市民只需在北京中医药信息网(www.bjtcm.gov.cn)上查询,便可了解全市596所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专家的真实准确的服务信息,而不需再走弯路或受虚假广告的误导和欺骗。
据了解,这一网上查询系统收录了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的中央、市属、区属、县属的非营利性、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共计596所,其中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74所,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522所,注册登记执业医师6162人的信息。所有信息均经过严格、规范的收集和整理。
北京市中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社会上打着‘中医’招牌的各类‘特色诊室’和‘著名医师’很多,建立这个查询系统就是开通了一条了解北京地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信息资料的‘绿色通道’。”市中医局负责人介绍说,该系统还将发展过渡到更为便捷的点击病种、症状即可实现查询的服务目的。
厦门中医院最近成立了网站“http://www.xmtcm.com”,在网站上不仅可以查阅中医院所有的名医名科,还提供了医患互动平台,开设网上咨询栏目,方便市民寻医问诊。其中,网站会不定期开通“专家访谈”,就时令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接受访问者咨询;各个科室也都开设了“有问必答”栏目,访问者可以进行网上诊疗。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真可谓一日千里。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什么人(从孩童到长者)都可以熟练地搜索网络,达成心愿。但有些银发族老人,身体有病痛不适却懒得去诊所看医生,于是在网上咨询病情和求医求药。
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尤其是中医,网上胡乱看一通,胡乱抓几帖药,极有可能吃错药,延误治疗机会。
这不是说,中医不能用计算机诊病。例如中医在诊断后为病人开方远比西医复杂,这时可借助计算机将各类常用药方分门别类,省却为每位病人抄方之辛苦。问题是中医看病的原则方法是望、闻、问、切,要观看病人的气色体征,
要看舌苔,要搭脉,要听病人诉说病症及服药状况等方能作出综合的辨证施治。就拿体虚来说,病人的病症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再如咳嗽,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一般又可分为风寒、风热和风燥三型,而内伤咳嗽一般可分为痰湿、痰热及肺阴亏损三型。最有经验的老中医也不可能在网上辨证开方。
清代慈禧的御医为皇太后诊病,慈禧如伸出舌头被人看舌苔或让男人搭手搭脉,有失皇严,于是御医在帐帏外拉着一根红丝线替太后搭脉。试想微弱的脉动能传到御医的手指上吗?网上的这条线就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