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限药价解决不了看病贵

2009-10-17 12:21:32    来源:  作者:

  “药价降低了,成本增高了,药厂就不愿意生产了。通常公布药品降价名单之后,医院就不愿意进货了。存货如果放得太久,就会失效报废,所以药厂更不愿意生产,这些药品慢慢就消失了。”随着社会发展,药品总体价格上涨,这是必然的。以粮食为例,20年前大米每500克只要几毛钱,现在涨到1块多。国家为了控制药品价格,规定医院的药品价格不能超过进价的15%。部分医院虽然遵守这个规定,但依然有空子可钻,多给病人开药,绝对值上去了,利润也就高了。

  药价不能仅靠限制 需各项措施综合配套

  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国庆大阅兵喜庆的氛围中出台了:共涉及2349个具体的剂型规格品,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达12%,有49%的药价未做调整,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

  医药行业神经的敏感度并未因“双节”长假的到来而降低。发改委在答记者问中郑重说明:“国家公布的零售指导价格与市场实际零售价格并不完全相同。公布的零售指导价格是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制定的最高限价,主要依据的是社会平均成本,并兼顾市场供求等各种因素。它反映的是全国范围内不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成本和价格变化情况,不区分具体生产经营企业。”而到目前为止,国家以限价为主的药品调价已经进行了20多次。据统计,调价累计让利于民数百亿元,但老百姓并没有大范围地感受到降价实惠,这让很多人担心本次基药限价会否也陷入尴尬境地。

  笔者认为,仅仅靠限价是不够的。45%的基本药物降价,12%的平均降幅看起来很鼓舞人心,实行基药制度的政府办医疗机构如果按照规定价格执行,实现零差价销售,老百姓的实惠显而易见:15%的药品加成由政府买单,与之对应的12%降幅正好抵消,除了国家的投入不降反增外,似乎对各方影响都不大,对现行价格体系冲击也不大,但对于不执行基药制度的政府办医疗机构就成了问题。为什么呢?零售价不得高于指导价,意味着本指导价格中必须包括15%的顺加扣率,即中标价格至少应该低于现行指导价格十几个百分点,若如此,基药降幅决不仅仅是12%。可见,该制度的最终效果,不是此文件的单一作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招标等各项措施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结果,基药零售指导价格的降低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