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药企纷纷转型头孢
“一方面青霉素的终端市场需求在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竞争加剧,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已接近边际成本,向下游衍生物发展也是其出路。”华药股份公司总工程师陈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头孢比青霉菌的抗菌范围更广,过敏反应也少,更能适应市场需求。18日,冀中能源重组华药后首个投资20亿元的新型头孢项目开工,标志着一向以青霉素为主流产品的华药,开始向头孢转型。
事实上,近几年,国内众多药企都在争上头孢生产线,除了终端市场需求的萎缩外,另一重要的背景是青霉素工业盐每况愈下的价格。“如若继续像从前那样以低价出口,青霉素价格还将一路狂跌。”一业内人士表示,工业盐的出路在于转化成产品附加值极高的下游衍生品已成共识,其中最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为GCLE、7-ACCA和7-ANCA等合成“小头孢”的中间体。“我们现在有1200吨头孢来自于青霉素工业盐,头孢项目园区建成投产后,我们的工业盐将由出口转为自用甚至需要进口。”陈钊说。如今,华药已完成了其向下游的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延伸的布局,而这无疑是青霉素工业盐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影响:
头孢拉高百姓药费
“医生给开的头孢一划价竟200多元,后来用青霉素20多元就解决了。一次就差这么多,一年下来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赵女士说。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曾发布《医院用药数量和结构成为当前抗菌素药品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调研报告,称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医院用价格较高的头孢类抗生素替代廉价青霉素,是导致百姓人均药费负担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