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青霉素注射剂已从1997年用量第2位,退居到2007的第17位。在目前医院销售排名前20位药品中,头孢类抗生素及各类复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而这类药品价格是相对较高的。“感冒、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等都应首选青霉素,可现在都是用头孢。对大多数不过敏的患者来说,青霉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头孢是一样的,只是花的钱多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头孢在市民抗生素药方上唱主角,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药费的飙升。采访中,有专家表示,对某些菌群引起的疾病,头孢不一定比青霉素效果好,三代头孢也不一定比一代头孢好。对明确诊断的疾病,应先从对症的低端药开始,升阶梯用药。但现在药品更新换代快,市民用先锋、头孢多了,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就差了。
■观点:
青霉素不可替代
“青霉素用量减少,是全国普遍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青霉素是不可替代的。”医大医院药剂科主任杨继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霉素的药效、安全性都很好,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价格实惠。在许多国家,它都在基本药品目录内。而且,经常一段时间不用后,现在敏感性反而更强了。对一些特异体质,青霉素在皮试过程中就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高敏患者甚至闻到气味就会休克,但只要执行严格的抗过敏程序还是比较安全的。“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青霉素的使用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而且和国外相比,国内青霉素在价格上也很有优势(国外在价格上比国内高四五倍)。所以,短期内,青霉素市场不会被替代。”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上,许多药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因为竞争加剧、利润锐减以及需求减少等原因,不少药企都在减少青霉素的产量,但不会放弃这个市场。
■趋势
头孢价格战在所难免
产品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各大药企一窝蜂上头孢,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价格战?如以头孢菌素的标杆品种——— 头孢曲松钠为例,随着以它为首的众多抗生素品种的产能迅速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原料从2000年左右的5000元左右跌到今年的不足千元;1g制剂价格更是从90元左右跌到今年的不足2元。业内人士表示,头孢的价格战已无可避免,以后的竞争将体现在创新上。“价格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企业本身要严格自律。从源头抓起,控制上游产品产能的无序扩张。”陈钊表示。
同时,对于终端市场,杨继章也提醒,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调整心态,不能从价钱上来衡量药品,安全经济有效才是合理的,也才是高明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