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一种药物的生产成本是2.6元,而国家批准的零售指导价格是60元,集中采购使其价格降为40元,这不是让暴利合法化吗?”已经有一线医务工作者提出这个问题。(见《大河报》12月2日报道)基于此,有专家提出所谓“倒招标”,就是由地方物价部门核定基本药物的成本后形成一个招标“底价”,这显然是对“河南模式”的补充完善。
河南代表委员:探索实行药品"倒招标"
新华网3月3日报道 3月1日,基本药物制度在我省政府办的401个乡镇卫生院和1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施,这55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所有药品全都实行“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能否彻底解决群众吃药贵的问题,成为赴京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抵京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议,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提高使用层次,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药品“倒招标”,这是解决群众“吃不起药”问题的治本之策。
背景一:有标底取代无标底 遏制药价猛涨势头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老百姓看病贵、吃药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此后历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在奋力疾呼政府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先后20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但一直没有使群众感到“看病不贵”的轻松。原来,根子出在“药价虚高”的所谓新特药和由中介机构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上。
百姓常用的药品一降价,生产厂家就变换包装或改变剂型,以所谓的“新特药”面孔出现,主要成分还是那些东西,价格却成倍地攀升。同时,国家六部委要求的中介机构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无标底招标”,医院、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和医生组成了一个利益链条,于是药价越招越高,群众意见很大。
2007年,我省在完善安阳市卫生系统“有标底招药”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在全省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全省有标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省卫生厅规财处副处长李红星说,全省药品网上有标底集中招标采购,首先遏制了药价猛涨的势头,同时,挤出了很多药品虚高价格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