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处方、制法及用法: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对应情况:
药味名称:麻黄
基原及用药部位: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
炮制规格:生品
折算剂量:41.40g
药味名称:桂枝
基原及用药部位: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炮制规格:生品
折算剂量:27.60g
药味名称:甘草
基原及用药部位: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
炮制规格:炒甘草
折算剂量:13.80g
药味名称:苦杏仁
基原及用药部位: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规格:燀苦杏仁
折算剂量:25.90g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800mL,先煮麻黄至1400mL,去沫,加入余药,煮取500mL,去滓,温服160mL。
功能主治:【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备注: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 8/25。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麻黄13.25g,桂枝8.83g,甘草4.42g,苦杏仁8.29g。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本方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竹叶石膏汤”等25首方剂)》的通知(国中医药综科技函〔2023〕154号)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