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医生张悟本钻了中国看病贵的空子

2010-06-01 20:49:46    来源:  作者:

  联合报:看病贵使养生偏方在大陆泛滥

  台湾《联合报》5月30日文章 原题:求医不如求己? 偏方泛滥绿豆水是养生王道?生吃泥鳅治百病?在中国大陆,各式各样的养生偏方,吸引无数民众追随仿效。专家认为,“看病难,看病贵”,让大陆民众对正统的医疗体系既反感又失望,才是这些偏方邪说屡禁不止、春风吹又生的根本因素。

  “这不是张悟本的问题,是养生业的问题”,长年关注大陆健康议题的媒体人认为,张悟本只是恰巧被“绿豆水议题”推到台面上。他说,过去曾流行注射鸡血,后来流行气功,众多的民间养生秘诀中虽然不乏实用方法,但各种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也一并流传。

  再者,尽管大陆政府大力推动医疗改革,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严重,专家指出,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导致了人们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预防、养生。一本名叫“求医不如求己”的书,正说明了老百姓这种心理。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8日文原题:看病贵第一次在北京看医生,被医药费吓了一跳。一盒五颗的抗生素、三盒共18颗的化痰止咳药片,再加上一盒16颗的喉糖,加起来超过500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近700元的诊费。

  诊费高昂或许和诊所客户主要是外国人有关,但几盒普通的药竟然这么贵,还是令人有点难以置信。

  之前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同事告诉我,即使到北京一般的医院看病,医药费也需要数百元。因此当他们生病,如果是普通的伤风感冒,往往都会选择靠自己在外买药服用。

  可见看病吃药对许多社会民众来说,还是一种过分沉重的生活负担,能免则免。由此推论,医药卫生服务在社会底层的人眼里,很可能更是遥不可及。生病不仅折磨身体,也很可能是一场家庭经济灾难。

  虚高的药价,近日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中央电视台报道,一种出厂价仅为15.5元的癌症辅助治疗药物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从湘雅二医院售卖到患者手中的价格竟然高达213元。这个被视为药价扭曲的典型案例引发的讨论和关注,凸显了中国药物价格制定的不合理过程,以及病患作为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的弱势地位。据业内人士估计,医生回扣部分占药品零售价的20%左右,直接导致了药品高定价的情况。

  医药卫生是民生的重要部分,其体制建设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改革挑战,药品价格的合理性显然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本周引述的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发改委将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降低虚高药品价格。计划中的官方举措反映了官方对当下的药品价格存在不合理之处有所意识,但和许多领域的系统性改革一样,药价虚高不过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药价合理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改的成功,而在这方面,政府的执行能力和执政观念至关重要。

  医疗卫生领域牵涉巨大的财政投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资源有限以及更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医改往往未获得足够重视,再加上市场化导致医疗公益性下降和以药养医的制度弊端,进一步导致医改难上加难,直接影响了民生。

  链接:骆轶琪:张悟本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遗症”

  张悟本以其医学方面的高学历深受广大病患的尊敬和欢迎,然而,在他的假身份被揭发后,这股民间偏方的热潮似乎并没有得到缓解。31日,童子尿能治疗癌症的消息又在网络热传起来。

  所谓偏方,就是仅限于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换言之,其中一部分或许有一定的医疗效果,而另外一部分就是胡诌、对人有害的了。这本来应该是常识性问题,可是为什么病患们仍然要“以身试险”,偏听偏方呢?仔细观察正规医院的看病程序和收费情况,或许能够找到一部分答案。

  众所周知,到正规医院就诊,必须经过挂号、选择医生、看病、付账、拿药几个环节,而等待医生就诊同样是检验一个人耐心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当一位病患的病情十分严重,或者病患很忙碌、没有大量的时间花在看医生上的时候,这些环节就显得有些繁琐了。的确,作为一个正规的医院,这些过程必不可少,但有些特例也不可忽视。

  另外,医院的药价高昂同样成为了偏听偏方的一个诱因。根据病患的常识,医院的药价比一般的药房要高,在医院看病,就意味着“被宰”。相比之下,民间偏方的成本要低廉很多,偏方主要由身边常见的草药配制而成,不用经过繁复的制造过程,价格也就更容易被接受;有些偏方的配制病患自己就可以完成,材料也触手可得。二者相比,偏方确实很有“优势”。

  综合以上,看病难、看病贵就成为了病患们偏听偏方的一个“后遗症”。这样看来,偏方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欢迎貌似是情理之中的。然而,笔者认为,既然病患是真心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够痊愈,就应该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甚至可以考虑在医院开药,然后在医院外的药房拿药;即使是到私人的诊所看病,涉及到了偏方,也要注意只是选择性地相信那些经过科学考量过的偏方,至于像童子尿可以治疗癌症这样离谱的偏方,就不应该是在相信的范围内了。而医院对于强化医生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医生数量并且在医药费的收取上,也应该有所作为。

  无法否认的是,偏听偏方的现象并不只是病患单方面的无知和抱着“病急乱投医”的观念造成的,医院同样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并积极促成解决类似的问题。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