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频发引中药涨价 青岛市场部分中药涨一倍
中药材又涨价了,不过这次领涨的是白芷、太子参、平贝母等低价中药。每年七八月,伴随大量新货上市,中药材价格会随之走低。但青岛市面上部分往年要降价的中药材,今年价格却反常大涨。昨日记者走访岛城多家药房发现,多年来价格一直不高的太子参、白芷、平贝母等中药材,近期价格突然“疯涨”。如一个月前还卖3元50克的太子参,如今已涨到6.2元50克,涨了近一倍多。
部分低价中药涨至高位
“同样的药方,半月前抓是30多元,现在就要40多元了,价涨得太离谱了。 ”在延安三路一家药房,正在抓药的市民刘女士抱怨道。按她的药方计算,成本约提高了两成多。其实刘女士感受到的涨价,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记者在走访岛城多家药店发现,部分中药价格的涨幅远远超过两成。
记者在桑梓路一家药店看到目前50克的白芷卖到了0.8元,而据工作人员介绍,七月末,50克的白芷只要0.4元,涨了足足一倍。而七月中旬产地价格大平贝母每50克的价格为2.2元,现在变成了3.25元,50克的小粒平贝母也由3元涨到了5元。
新货减产是涨价主因
太子参、白芷、平贝母价格均创新高,业内人士称,主要是因为新货产量锐减,这也是今年大部分中药材集体涨价的一个共同原因。据了解,太子参主产区福建省柘荣县今年产量只有往年的四成,市场存量较少,买家持续增多,因此行情快速走高。
“像白芷平贝母等中药材卖价一直都不高,青岛药材批发公司负责人透露,像白芷、平贝母等中药材由于价格多年低迷,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今年受低温天气影响,产量减少,现在市场是供不应求。
北京同仁堂的相关负责人员说,中药材涨价最初与去年的甲流有一定关系,今年西南大旱则给中药材再注入一剂“强心针”。 “以前药房里多少还有些存货,现在库存都消化的差不多了,新药进货价高了,卖价自然也会跟着上涨。 ”该负责人表示,八月份中药市场青黄不接,才导致了中药新一轮的价格的上涨。
新闻链接:中药材涨价挤压药企
从今年年初开始的中药材原材料涨价潮,逐步在上市公司中报中体现。
8月3日下午,华润三九董事、总经理宋清在中报的网上路演中表示,“今年对于中药材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由于受CPI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原材料同比上涨了30%左右。”
华润三九公布的中报显示,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部分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上涨较快,中药材价格整体涨幅超过20%,成本上升使OTC、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8月4日,昆明制药副总裁徐朝能表示,这一轮中药材涨价已经持续约半年,目前刚刚有所回落。但具体影响要等中报披露。
今年开春,在云南干旱天气的影响下,多种药材轮番涨价。三七的价格扶摇直上,短时间内120头的价格从100多元一路飙升至500元左右。红花、干姜、草果、薏米仁、白扁豆、云木香等也闻风而动,除受旱灾品种涨价外,白芍、丹皮、麦冬、元胡、白芷、郁金、茯苓、党参、当归、黄芪、桔梗、水蛭等药材价格也强劲上扬。中药材的频频涨价给相关公司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以三七为例,全国用三七做原料的中成药品种逾300个,生产厂家达1000余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药生产企业。像云南白药、片仔癀、复方丹参滴丸等知名中药都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因此,三七价格的上涨对国内主要中药生产企业将带来不小的直接影响。
康缘药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生产量相同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采购原料的费用会比去年同期增加上千万元。三七和金银花分别是康缘药业主打产品散结镇痛胶囊和热毒宁注射液的主要原料,不仅三七的价格飙涨,金银花也从去年70-80元/公斤的水平上升到400多元/公斤。
目前绝大部分中成药为普药,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政府定价,企业无法自行确定最高零售价,自行调整供货价更非易事,直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徐朝能也指出,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大部分由生产企业自行消化,而无法传导给下游买家,对中药生产商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