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央加大了治理商业贿赂的力度,但是某些既得利益者吃回扣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只要药价虚高的土壤仍然存在,他们不会主动放弃利益。药企与药商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获取利润,他们不会轻易改变商业贿赂的惯用营销手段。在我看来,医疗回扣黑幕再度曝光,说明治理医疗商业贿赂的措施不够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问责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问责。让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流通环节人员树立商业贿赂法律成本太高,一旦被抓,得不偿失的思想。
从长远来看,问责商业贿赂,只是马后炮式的追究措施,治理高药价的关口还应该前移,实现打防并举,不给医药蛀虫机会,从源头上堵住高药价漏洞。事实上,除了以药养医体制弊端以外,药价虚高的要害在于医疗产品定价体系不透明,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所致。尽管国家几十次下调了药价,但百姓并未从中感到多少政策实惠。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某种药品降价,经销商、招标部门、医院就停止引进,药企就停止生产。而价格高昂,同种疗效的“新药”马上被“开发”出来,迅速攻入医院市场,成为患者不难承受之重。
鉴于医院回扣成风的现实,国家在加大医疗投入的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理顺药品定价体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加强医疗体制监管方面下工夫,避免医药蛀虫吞噬百姓利益。有关部门要以壮士断腕之勇,拿出严格问责的动作。铲除流通环节回扣成风的腐败土壤,避免医疗行业腐败积弊继续“劣币驱逐良币”,架空医改政策。
要救赎扭曲的价值观,就需要首先拾起法律惩戒的武器。因为药品是医治公民生命的关键承载物,医生在动用药品中一旦掺进了“灰色交易”,对患者来说,这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不可追逆的。要对每一个红包医生从严顶格查处,不管他们有多少。必要时,可启动由独立于利益之外的权威机构进院彻查,力避“老子查儿子、只为做样子”的究责怪圈;另外,制度性加强药品流通管理,彻底砸碎药商与医生灰色利益互动的途径,这是从根本消除医药红包的必经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