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代表为就医问题献计献策

2011-01-18 18:01:48    来源:  作者:

  看病难在“三甲”突出

  应合理配置各级医疗资源

  代表何坚敏提出,如今病人只愿意去三甲医院看病,如何合理配置一、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需要加以研究。

  无独有偶,陈赛娟代表也考虑到这一问题,她说,目前“看病难”的问题在市内各三甲医院表现尤为突出。而医疗资源尤其是高素质医疗人才的分配不均衡以及缺少流动,是症结之一。

  “基层医院资源贫乏,缺少好医生,导致病人对这些医院缺乏信任。于是基层医院没人看,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就产生了。”陈赛娟还认为,大医院医生普遍“只进不出”,由于缺少竞争机制,部分“主任医生”在医院中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相反,如果这些医生能够流动到基层医院,未必没有施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在大医院中的从医经验,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她建议,将高素质医疗人才引向基层医院,加强基层医院医疗能力,是引导市民合理就医、解决看病难的重要途径。

  优化就医流程

  加快推广“先诊疗后收费”

  市人大代表丁勤华今年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建议加快推广徐汇区“先诊疗后收费”经验,方便患者就医。

  他表示,徐汇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持社保卡患者“全程医疗一次收费”(即先看病,后付费)、自助分诊排队叫号等新举措,每位患者至少减少两次排队,节约半小时以上。

  丁勤华代表建议,总结徐汇的经验,对本市持社保卡就医患者实现医疗一次收费,对未持社保卡者可以通过预收押金方式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方式,实现全程诊疗一次结算。

  无独有偶,代表孔庆健递交的书面意见也和优化就医流程有关,他建议加快全市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同级医院建立相似的HIS系统,完善患者就医档案,以方便医生及时调阅患者本次及以往辅助检查资料,帮助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智能医疗产业

  需各方联动研究运作机制

  代表袁欣提交的书面意见关注上海智能医疗产业发展。他认为,目前上海缺乏对智能医疗清晰的整体规划,在现有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医疗服务方面动力不足,配套资源良莠不齐。同时,患者对智能化医疗的感知和体验不足,现实需求有限。对于智能医疗需要的大量前期投入,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方也持审慎态度。

  此外,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智能医疗平台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袁欣表示,对于智能医疗产业的推广需要政府牵头、各关联方联动,同时还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成功运作模式,研究规划智能医疗体系架构及运作机制,还需推动各方参与智能医疗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智能医疗领域。

  对于空巢老人问题,袁欣代表认为,可先选择老龄化严重的社区或条件具备的养老院,实施生命特征传感系统,对体重、血压、血糖和心跳计量等实行实时监测服务,对老年人或慢性病人实施智能看护系统,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对居家、社区医疗中心看护人员下发医嘱,从而达到看病方便、及时护理的效果。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