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不断“无影响”?
“没有影响。”—在恒瑞医药及丽珠集团均陷入不同的丑闻后,却意外地给予了媒体同样的回复。
在遭遇了上海首次“限令退出市场销售”的严厉处罚后,丽珠药业董秘李如才的回复称,“这属于员工的个人行为,公司已对业务员进行了开除处罚,而且事件中的子公司在上海的业务量并不大,因此对公司总体影响并不大。”
同样,在因旗下药品可能致命的消息传出后,恒瑞医药对媒体表示,“虽然在药品召回的过程中恒瑞将支付一定的物流费用,但由于这类药品的全年销售额不高,因此对公司的正常盈利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2月17日,丽珠集团发布公告称,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丽珠试剂实现营业收入15,649.90万元,其中在上海地区的销售收入为853.01万元,占丽珠试剂当期营业收入5.45 %,占本公司2010年三季度末营业总收入的0.43%。
随即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了两家公司的财报,发现涉及行贿案的丽珠试剂主营的诊断试剂及设备,2010年的营业收入为9505.30万元,占比达丽珠集团营业总收入的7.19%,而且呈现节节上升之势头。
丽珠集团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在华东地区全年销售收入高达5.13亿万元。此次行贿案的主角丽珠试剂在2009年的净利润达3200万元,排名丽珠控股子公司第五位。作为国内医药市场的主要市场之一,上海市场对丽珠试剂说“NO”所带来的损失,业内估计将达到千万元以上。
“医药股”为何沉默
反观恒瑞医药,此次抗癌药品“达宁”被勒令召回,也并非毫无影响。据公开信息显示,达宁药物属于麻醉镇痛类药品,此前曾占据恒瑞集团5.4%的总销售额,金额达2237万元。同时,据国家食药监局网站资料显示,恒瑞医药名下还有一款名为萘磺酸右丙氧芬的原料药进行生产。
此外,随着抗癌新药主力华神集团2011年在5日内61.09%的惊人涨幅一路高歌后,抗癌概念取代此前甲流及超级细菌,将成为医药板游资新一轮的炒作热点。
除了表态“无影响”外,身陷丑闻的上市公司在事件爆发后选择了短暂沉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应公告也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上市公司均应当披露。
作为“门事件”不断的恒瑞医药,此前2009年及2010年曾两次陷入“质量门”事件,但却在事件发生后半年后才发布澄清公告,据其公司董秘表示,此前涉及药品是公司所产,但与公司无关,因此无需公告。而此次“达宁”被召回事件爆发,当恒瑞发布澄清公告后,媒体则用了“终于”二字,因为距离1月28日药监局发布公告,已经过去了32天。
“上述两家都属于上市公司,出于对股价影响的考虑,必须消除所谓的负面影响,带给投资者信心,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出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掩盖,但既然事情都出了,掩盖是不可能的,还不如及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大家的疑虑。澄清公告的及时发布是必须的,这是建立一个信任体系,也是企业危机公关能力的体现。”边晨光称。
丑闻继续谁在搞鬼?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恒瑞及丽珠两方事件闹得纷纷扬扬之际,国内儿童市场占比第一的康芝药业,在2011年2月22日以“不正当竞争”将强生告上了海南工商局—市场为此一片哗然。
2010年11月,强生在京主办了“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引用了中国药物不良房源中心的数据,称康芝旗下占总销售额比重80%儿童用药尼美舒利在最近的6年中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数起死亡案例。同时强生官网一度出现禁用“尼美舒利”图片。
消息发布后,各大药店纷纷将尼美舒利下架,康芝股价一片大跌,年后2月9日开盘后,康芝股份一路下滑,导致2月14日紧急停牌,其后15日开盘后股价连续下跌。随后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公开表态,“尼美舒利在国内约有16年的用药历史,未见一例死亡案例”。随即,各方纷纷发表各自观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月18日发布消息称,“从目前的不良反应来看,并未出现异常情况”。行业的诸多专家也纷纷表示,“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并非导致致命”。
而当康芝药业怒斥强生捣鬼后,目前已有市场消息传出,康芝药业将联合白云山等国内7家大型医药上市公司抵制强生。在尼美舒利安全性未能得到确定时,医药市场好不热闹。“康芝的事情暴露很多问题,国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目前做得并不好,很多药店尼美舒利都下架了,事情也闹得很大,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边晨光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打赢对手就分正规和不正规的途径了,新的药品市场规范3月份将实行,目前药监局相关领导称新版规范实施后,中国可能要死500家药企,对于整个医药股而言,这是个悲观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