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调查
提成少营业员不愿推销
太原市物价局生活资料价格检查处刘永利处长告诉记者,“现在太原市的药店竞争比较激烈,一般在售的限价药都符合价格规定。”但是该处检查员表示,在检查限价药的过程中,不时会被售货员告知,“此药已停卖一段时间了。”
一位药店营业员讲,“我们的工资都是采用基本工资加销售提成的方式,所以卖出药品的利润含量,直接影响我们的工资水平。”药品限价目录中的药品利润往往不会太高,所以如果营业员推荐限价药,那销售提成也会相应较少。反之,如果向顾客推荐高利润的药品,那一个营业员的月收入通常会提高20%左右。
“不少大的连锁药房,一些限价药之所以还会有卖,仅仅是为了维护药店品牌,增加药品品类,以确保顾客流量。”省城一位药房的主管告诉记者。“而有时候药房没有某种限价药,则是因为厂家已经不生产了。”
利润低厂家进退两难
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四种规格哌拉西林注射剂,也在去年12月的“药品限价令”范围之内。“我们的哌拉西林此前是国家单独定价的药品,由于疗效很好,所以药价比其他厂家哌拉西林产品的价格略高。”博康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产品销售的卫部长告诉记者。
“经过限价,我们的产品利润已经被极大地压缩了,500mg和4g规格的哌拉西林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卫部长坦言,限价对企业的利润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甚至很长时间内不敢生产。
药品利润的压缩,生产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了这种药品的销售规模。据卫部长介绍,在1993年博康产的哌拉西林占同类市场份额的90%左右,即使2008—2009年这一市场份额也能达到10—20%。但是在限价后,目前该产品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5%。
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
市场份额的减少,销量和产量的减少又使得制药的成本再次增加。“就像是用一辆大巴从东往西送人,一批送200个,每个人的成本是1块;那一批送一个人,每个人的成本就是200块。”卫部长举例说。
在药品限价之后,药厂对于价格问题的态度,事实上已经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请求单独定价,提高药品价格,那势必会流失更多的顾客。而且药品不在基本药物之列,会影响到医生开处方时药品的使用率;如果把药品列入基本药物,那较低的药品定价则会使药厂越生产越亏损。”卫部长讲,“目前,企业只能选择内部降耗,裁员是一个无奈之举。”
博康药业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药企拥有药品的生产批号,但是却暂时不生产这种药品,这种情况很普遍。其中也不排除是因为利润过低而放弃生产。”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透露,在最高限价范围内,有些药品生产厂家继续生产,这种产品的利润往往会降低很多。所以通常,企业会将同种药效和成分的产品换个剂型,更改规格,重新定价上市,这样就巧妙地规避了国家限价令的影响。
记者手记
药企和药店逐利,无可厚非。然而,每一次“药品限价令”后,都会有不少限价药销声匿迹,或改头换面价格依旧,显非正常。记者发现,这尚属于监管的空白领域。
面对消失的限价药,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督局更侧重于监管药品的质量问题。对于企业销售哪种药品和药品的利润多少,监督局在平时的监管过程中很少涉及,这部分也不是监督局的管理范畴。
对于监管药品价格的物价部门而言,碰到难寻踪迹的限价药,他们也是束手无策。物价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物价局主要对药店的销售药价和医院的服务项目收费进行监管,至于药店销售哪种药品,生产企业是否因限价而亏损,则无权过问。
至于工商等部门,对于药品如何避免“限价死”则更缺乏对策。
显然,简单的“限价”,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药价高问题。比如,价格限定后,可是药品的原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却是动态的,如何保证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合理利润?比如“新药品”的审核批准,如何堵住限价药“死去活来”的制度漏洞?……否则,有“病”的限价药,如果得不到及时疗治,只会一次又一次地上演“限价死”或“死去活来”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