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死 是真死还是假死?

2011-05-16 18:05:19    来源:  作者:

  近年来,一部分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买不到了,被称之为“降价死”。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关人士分析有三因素: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市场。济南一位医药代表称,对于某些医生来说,只有“高报价、高定价”,才可能有高回扣,而药价如果降到没有了做市场的空间,这种药就会被淘汰出局;二是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说,一旦某种药品不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企业就会停止生产这种药品;三是药企放弃“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更愿意生产那些利润更高的品种。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一千三百个剂型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这是国家第27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一百亿元。然而,近些年来,一部分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买不到了,人们称之为“降价死”。记者调查发现,此次药品降价仍未逃出“降价死”的宿命,部分“降价药”的确难寻了

  揭药品降价潜规则:每年万种药品“死而复生”

  3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这也是国家第27次对药品实施调价。

  近期,有关药品“降价死”的报道又开始见诸报纸、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据称青霉素、罗红霉素等人们熟悉的“便宜药”淡出视野……究竟这些药品还有没有?医院、药店还能否买到?

  为此,记者进行了专门的求证。

  真死、假死和半死

  真死:厂家断货下架 假死:换“马甲”重新上市 半死:医生不给开、药店不愿卖

  "降价死"?这种情况在我们公司并不突出。”5月10日,我省医药零售业最大连锁店漱玉平民大药房市场总监李强告诉记者:最近这次降价,开始只有三个厂家生产的8ml:20mg氯霉素滴眼液和10毫克*24片装的多潘立酮分散片(邦能)4个品规;还有一种就是15mg:5ml的氧氟沙星滴眼液,不知什么原因,厂家不愿供货,只好先作下架处理。

  “真正"死掉"的药品很少,这些年来我能记住的只有一个1克装的头孢曲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剂科主任周文的记忆里,仅有这一种属“降价死”。刚上市的价格为30多元/支,先是降到10元左右,最后降到2.8元/支,随后在市场上就再也见不到了。

  “降价死”主要“死”在临床品种上。据李强介绍,近年来,随着零售药店的兴起,医药产销已经分成临床、药店两个主渠道:临床品种只在医院销售,利润高、可“操作”空间大;如果遇到降价,代理人受渠道、利润相对变薄等因素影响,感到不划算了,不做了,这种药随之在医院消失,让国家降价政策“降”不着。

  力诺药业市场营销经理张健认为,前些年的“降价死”多是假死,是换包装、换“马甲”。这在三四年之前比较普遍。老百姓大药房连锁(山东)有限公司采购部部长唐小辉介绍,当时“死掉”的主要是那些实际成分不变,换包装、改剂型、变规格、造新名后重新报价的品种,在当时情况下,只要有变化,就可以换名,就可以提价。很多企业纷纷在创“新药”上做文章:把原来的每瓶100片的大包装,换成每板10片的铝塑装;原来的粉剂改成片剂、针剂、胶囊、缓释片;每片含有效成分150毫克的变为50毫克、1克……药的主要成分及疗效差别不大,可价格一下就翻了十几倍,使原来相对利薄的品种,被动出局。

  也正是这一阶段,我国上演了每年批1万多种“新药”,同一成分“死而复生”、“此死彼生”的闹剧。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