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级别越高的医院药物治疗档次相应也会越高,而部分三甲医院药品价格多集中在100元以上。根据新标准的药价越高利润空间越低原则,三甲医院药品收入受新标准影响更大。而一般的综合医院,普药用得较多,但由于用药量较大,所触及的面比较广,收入也会减少。
一位三甲医院的药剂师认为,新的标准单方面在压低医院的利润空间,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这是由于,药品消费是第三方消费,医生和患者的信息不平等,患者没有自主用药的能力,用药权掌握在医生手中,又因为某些原因,医生不一定会开低价药,患者便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观点:政府不补助,药价难下降
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迟迟不能下降,症结在哪里?医生给患者多开药、开贵药现象为何屡禁不绝?
沈阳市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认为,药价不能下降,症结在于,药品是公立医院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现在这方面收入最少占医院收入来源的30%,基层医院甚至达到40%至50%。为了维持生存,多数医院一般在原价基础上上调10%左右出售,目前要医院零差价出售不太可能。此外,药品成本价格高,商业环节多,质量参差不齐,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国内药厂的改造和监督的管理,都是药价降低的重要条件,政府还需对公立医院有一定的补助,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医药分家很难做到。
“现在基本药物都可以报销,这已是医改迈进的一大步了,它覆盖了大部分慢性病。”这位负责人称,对于基本药物,医院比较容易管理,但随着基本药物目录越来越多,医院应抓紧核查调价。但事实上,受经济利益驱使,各医院出现了相互观望、迟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