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需要药品"降价不死"

2011-04-24 20:50:54    来源:  作者:

  记者在潍坊几家连锁药店采访发现,多家售卖的罗红霉素片剂是不在调价范围内的规格。颐卜生大药房二部南大街店中售卖7种罗红霉素,其中3种其规格不在调价范围内。位于四平路的维康莱大药房售卖8种罗红霉素胶囊或分散片,其中5种的规格不在调价范围。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规格价格调整之后,利润极低,存货一旦售完,就改卖没有纳入本次调整范围及规格的药品。

  “调价以后,有些品种会因为利润问题,而不被选择销售。”济南一家药店负责人坦承。

  近年来,每次药品降价,都伴随着一批廉价药品退出市场。在一些城市,红霉素、青霉素等廉价药品已踪迹难寻。国内曾有一种退热药“百服宁”,其实就是扑热息痛,因为扑热息痛价格被定得很低,百服宁已全部退出了市场。北京市2003年对1500多种基本药物所作的调查发现,近500种在北京市场消失,这近500种基本药物中,近1/3在全国已没有厂家愿意生产。

  三大因素导致“降价死”

  近年来,国家为治理虚高药价,陆续出台药品降价、药品招标等政策措施,使一些药品价格明显下降。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降价过后,总有一些药退出市场规避降价。

  那么,为什么出现“降价死”现象?据有关人士分析有三大因素: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市场。山东一家省级医院的一位医生说,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高价药,国家定价的药品只占一小部分,“大夫哪记得住那么多?谁‘公关’的钱多就用谁的呗!”

  济南一位医药代表说:“药品是特殊商品,老百姓是‘被消费’,用什么药,他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在医生手上。这意味着只要打通医生这一环节,药品就有市场。在可替代药品众多的情况下,药企给出的回扣高低就成了影响医生开处方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 ‘高报价、高定价’,才可能有‘高回扣’,而药价如果降到没有了做市场的空间,这种药就会被淘汰出局。”

  二是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说,一旦某种药品不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企业就会停止生产这种药品。

  北京同仁堂集团市场部部长颜昇反映,现在原材料价格甚至比中标价格高,药品价格出现了倒挂。他举例说,板蓝根原料价格上涨到每公斤20多元,而板蓝根成品药的中标价仅为每盒1.7元。“如果不应标,三年的市场就没了,而要应标,真的是赔钱了”。

  据了解,上海和黄药业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35个品种,由于价格太低只能生产7个产品,致使一些最基本的中成药在市场上消失,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较高的药品。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