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造假已然成风 蜀中制药只是冰山一角

2011-05-21 17:37:24    来源:  作者:

  疑问二:

  这是普遍现象还是个案?

  “从去年开始我就告诉身边的人,买中成药千万别买小厂的,因为中药的检测太成问题。”昨天,一位中药生产企业负责人说。比如检验复方丹参片是否合格?只有丹参酮有含量测定标准,但是三七等其他成分却只检测有或没有。

  而中药材从2009年开始就一路涨价,很多已比去年同期翻倍,势必增加药企的采购成本。我国最大的复方丹参片生产企业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昨天向本报透露,目前三七的价格是360元到370元一公斤。一瓶复丹参片仅含有的三七一味药的成本就高达3元左右。

  而蜀中制药在安徽省的中标价格才不到1元。“其实这次蜀中暴露的问题绝非个案,中成药和化学药不同,在检测指标上,中成药往往有多味药材组成,但是含量指标只是检测一到两味药材,企业是否按照中成药说明书上的药材进行投放原料很难监管。

  另外,中药材质量等级参差不齐,价格差别很大,药材的等级也很难进行测定。这就给中成药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偷工减料机会。更可恶的是,一些药企将一些化学成分替代药材直接放进中成药里,检测的时候却是合格产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争议:

  招标“唯低价中标”

  蜀中被逼为“娼”?

  昨天,不少媒体将矛盾指向了药品招标,称正是因为招标“唯低价中标”导致蜀中被“逼良为娼”。

  据悉,去年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使用“双信封”制,即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由于经济技术标书绝大部分企业都能实现,形同虚设。大家都在价格上厮杀,于是出现牛黄解毒片1元一包、板蓝根1.7元一大包的超低中标价现象。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企业既然以低价中标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一方面享受市场利润,一方面又造假。而作为监管部门,不能招标那头一味降药价,而质量那头却一味放水,那因降价给患者带来的利益就变成了损害。

  还有人指出,中成药的原料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而且很多中成药都被设定了最高零售价,几年不变。这种没有反映市场变化的价格管制将影响药企的利润,从而让一些急功近利的药厂铤而走险。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