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在16个城市试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改革进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预约诊疗和优质服务等措施的推进,在部分地区仍然面临困难。马晓伟表示,我国公立医院的办院宗旨必须秉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不动摇,医院最根本的发展方向是坚持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任何一届医院领导班子,都必须响应政府号召,克服困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保持医院发展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马晓伟表示,2011年是公立医院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明年医改的关键之战将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打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长期困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公立医院是医改的主战场。明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将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县医院建设发展,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改革医院收费结算方式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让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改革成效。
朱恒鹏:14道管制下医药费为什么越“管”越贵
西方有句谚语:“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的砖石铺成的”,政府管制常常是对这条谚语的最好注释。为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政府引入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管制医院医生行为,管制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要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和药品零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没有消除,现有的所有价格管制措施均无助于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还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参见本刊第22期《公立医院凭什么这么牛?》)
1、管制医疗服务价格
政府先是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但不管制药价。政府规定,诊疗费用(挂号费)只能是统一的5元,不准高于这个标准。医院为了实现垄断收益,为了实施差别定价,在收取5元挂号费之外,就会给富人处方一盒价格995元的药品(医院采购价50元),这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体制(即顾客购买一件紧俏商品必须同时搭配购买一些滞销商品,其实质是商店用定价过高的滞销商品价格弥补紧俏商品的过低定价)。
患者的医疗费用没有任何下降,还是1000元,但由于价格从医疗服务价格变成了药价,药价的成本使得医院的实际收入则下降了50元,这50元是完全的社会资源浪费,因为患者本不需要吃这些药品,自然也本不需要生产和配送这些药品。
2、管制药品最高零售价
后来,政府不但诊疗服务价格被政府管制在5元,同时开始管制药品最高零售价。比如,上述那种医院自主定价为995元的药品,政府规定最高零售价不准超过200元。
如果没有新的高价药品替代,现在医生将给富人患者处方5盒上述药品,并将该药品定价为199元/盒,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自然,患者的医疗费用依然没有下降,还是1000元。医院的收入下降了50元×5=250元,社会资源浪费增加到250元。
政府管制药品最高零售价后,过度用药、滥用药现象开始出现并泛滥。而且,一旦一些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被政府强制降低,药企总能够利用新药审批和单独定价政策给医疗机构及医生提供新的高价药品供其处方。
3、 管制医疗机构的购销加价率
现在,政府不但管制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最高零售价,还进一步管制医院药品的购销加价率,规定其不能超过15%。这意味着,采购价50元的药品过去能够卖到199元,现在不可以了,最高只能卖到57.5元。如果该药零售价要达到199元,采购价就要达到173元。利用在药品采购上的买方垄断地位,医院和药品供应商合谋抬高药品采购价,把过去50元的采购价提高到173元,然后医院加价15%以199元的零售价销售,依然向那位富人患者处方并销售5盒药。而那虚增的123元采购价并不会归药品供应商所有,其中大部分比如100元以返利和回扣的形式返还给医院及医生。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没有下降,而医院(医生)的收入下降了,社会资源浪费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