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价格与气候和政策有极大的关系,从去年到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恶劣气候导致国内主要中药材生产基地都出现了减产或者绝收,这直接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虽然这种“天灾”导致的影响我们无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但是对于从去年开始的游资炒作我们一直没有拿出及时有效的对策,这使得有些中药材价格暴涨近10倍。
如果说因为气候的原因造成的中药材价格上涨使之前没有得到重视的中药材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那么游资炒作带来的价格涨幅就远远超出了中药材本身的价值,使中药材的价格与价值出现背离。其实要打击游资炒作,比较容易的做法是政府要对一些中药材进行储备,当游资因为囤货的原因导致其价格上涨时,政府可以及时将这些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抑价格。
遗憾的是,政府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方法。近期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和中药协会拟共同组成调研组,赴药材产区、药材市场和中药企业开展调研,这虽然是一个好的开端,至少证明了政府开始重视中药材涨价事件。但是由于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从经常被游资炒作导致价格高昂的药材开始调研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药材涨价原因复杂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当前中药价格的普遍上涨,除去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的短期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野生资源,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薄弱,流通模式落后导致供需失衡。以金银花为例,当前市场的年需求量在10000~11000吨,但每年的供给量却只有8000吨左右。
“作为农产品和药材的集合体,中药材价格不断波动是正常现象。需要警惕的是某个品种的暴涨或暴跌。”房书亭说,个别商人囤积居奇或某种药材突然因为某种原因为民众所热衷,是导致药材价格不正常波动的原因。前者比如太子参,后者比如七叶一枝花。
“药材为什么涨?用货量大了呗。你看电视上,天天有专家讲这个中药那个中药的,保健品、化妆品全都说里面有中药。”一位长期跟踪安国药市的东北药材批发商认为,药商囤积一些药材不是价格上涨的主因。
“其实也不是所有药材都涨了,比如说大青叶就降了,现在东北2块多的地头价(不包含运到市场的成本)就很便宜,这是因为去年甲流行情出货出多了,市场饱和了。就好像前两年的北五味子一样。”这位药商说。据了解,几年前,由于药农一窝蜂种植北五味子,其价格去年年初从前年的五六十块钱降到二十来块钱,出现了药贱伤农的情况。
“要是下种面积的问题不解决,我估计明年药材价格还得涨。”去年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明时如是说。如今,情况被他不幸言中。周成明认为,种植面积少导致产量减少,供不应求。
有数据显示,2000~2001年,全国的药材下种面积约为700万亩左右,但到2004年底,全国药材的地存面积已骤降到300万亩以下。更令周成明担忧的是,种植面积的减少,加上药材价格上涨,不少药农已将手里的药材种子卖掉了。中国的药材种植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无种可种,特别是缺少优质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