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体系就没有实现过市场化

2011-11-04 15:33:25    来源:  作者:

  在市场经济中,“看病难、看病贵”意味着商机,会导致资本及人才涌入医疗领域,成立更多的民营全科医院,培养更多的好医生。可在中国,我们没有看到这一幕。公立医院表面上收费不高(价格由国家管制)、经营不善(需要大量的国家财政补贴),从而把民营医院吓退(不易赚钱),实际上却通过各种名目的过度检查、药价高加成、滥用药品来捞取小金库、奖金福利。同理,公立医院的医生表面上看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却不愿轻易跳槽到民营医院,因为在公立医院可以收取数额可观的药品回扣、患者红包。

  再看医药。我国医药生产及流通企业表面上看是处于市场化竞争状态,实则不尽然。部分特殊药品(如麻醉药)、一些地区的公立医院药品流通配送业务一直都被个别企业垄断或寡头垄断。多数药品生产商面对的甲方(买方)不是患者,而是公立医院及医生。公立医院及医生拿着国家、患者的血汗钱,掌握药品采购或使用大权,却不见得会为他们着想。崽花爷钱不心疼,这就是非市场化的典型恶果。因为患者不能自主购药,没有办法对医院、医生用手投票,或者用脚投票(上哪儿都是公立医院)。

  目前的医改强调增加财政投入以提供基本保障、完善普遍服务,这个思路是对的。只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场化改革,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财政收入毕竟有限,且来源于公民税收,经由政府之手,使用效率都会大降;中高收入居民想享受、也有能力支付更好的医疗服务。应该鼓励更多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参与竞争,替政府分忧。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