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药为何难进医保

2008-09-10 10:05:22    来源:  作者:

    众所周知,在药品消费市场中,国产新药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笔者认为原因其一是因为中国的药品市场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具有自身独特的中医药文化背景,据笔者了解仅中草药、中成药在国民药品消费购买力中占去了近1/3的市场份额,全部的国产药至少要占4/5以上;其二是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形成了象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等一大批具有原研制能力的医药制造企业,他们不但有搞研制创新,而且自主产权意识也已明显增强,同时我们加入WTO已经很多年,国外著名医药制造企业的原研制技术也已经被国内很多中小药企所仿制,因为中小企业的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管理成本都比国外的低,因此国产仿制药的市售零价自然就比进口药便宜得多了。

    客观地讲,除了临床新药和打品牌广告的OTC药品之外消费者愿意现金购买的药品极少。药品是特殊商品,病人进入医院,就意味着丧失了自行购买权,开什么药,一般都是由医生说了算;此外,打品牌广告的OTC药也是消费者愿意现金购买的药品,打广告可以直接针对顾客的疾病特点形象、直接地宣传药品的功能用途和适应症,有时候还能含糊地表露点治疗效果,因此对消费者来说,极容易激起他们的购买兴趣,所以笔者认为消费者愿意现金买单的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还是比较普遍的。实际上,药品价格有政府定价和企业自主定价两种类型,医保药品大多由政府定价,它的价格是是由政府统一规定的,医院和药店不能高于该价格出售;而非医保药品绝大多数则由企业自主定价,也可以这么认为:如果一个品种价格如果是50元/盒的话,只要没有很激烈的竞争,那么医院或药店卖80元/盒也是不算违反价格法的。

    对于医院来说,他们愿意使用非医保药品,因为这样不但能让医院能赚到暴利,而且还能让临床医生吃到高额的回扣,那为什么他们要进医保药呢?但是药店则不然,因为消费者到药店选购药品比在医院要自由得多,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在的消费者到药店购药大多数是带有一定目标性的,也就是说他们买什么品牌的药,一大部分人实际上在进店前就早已打算好了,就是没有目标,那么进入药店购买的也是非处方药居多,而现在的非处方药又有很多被赶出了医保品种目录,而从国家总的趋势来看,全民医保已基本定局,只是时间问题,既然有了全民有了医疗保险,那么这就会大大地削弱现金购药的比重,因此在药店行业赢利能力日渐疲软的今天,进入医保目录的高毛利药品必定能够引起药店极大的兴趣。

    就目前来说,对国产新药难以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两种观点:一种理由是,让“国产新药难进医保”的局面长期下去,势必会挫伤到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新品的积极性;但另一种观点又是,能够进入医保的进口药,绝大多数的使用临床年限已超过了两年,安全性和疗效基本得到了认定。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规定,国产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前必须得到“超过两年临床使用”的安全保证,因此国产新药达不到年限不能进入医保目录,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既然能让新药上市销售,其安全性和疗效方面还是有点把握的,那么能让消费者去用现金购买,又为何不能让他们去刷卡呢?笔者认为,这主要还是受主观意识影响得比较多一点,其实这只是两种结算方式的不同而已。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如果消费者不能通过刷卡购买到目标性的国产新药,那么他们就转而购买进口药,买进口药就会损害国内企业的生存;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可为GMP体系完善、信誉度高的大型企业生产的国产新药,开辟一条进入医保目录的专项通道,就像新药通过临床试验后即可取得新药批文上市销售一样,减少他们进入医保环节,增强监管力度。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