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购销领域成为商业贿赂重灾区,客观上导致药价和医疗费用抬高。昨日,武汉市纪委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医药购销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交流会。会上,武汉马应龙药业公司代表与会的60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向全市同行发出倡议,抵制商业贿赂,净化医药市场环境。(9月25日《楚天都市报》)
这样的新闻笔者不是第一次读到,早在2006年5月23日,在当天召开的上海市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上,上海市45家医药企业郑重向社会承诺:加强行业自律,绝不以任何名义给予各种形式的回扣、提成,坚决抵制商业贿赂。2006年6月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积极组织下,由修正药业、吉林敖东、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出了“自觉抵制商业贿赂,严格自律树立诚信”倡议书,向全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研究单位提出了倡议。2007年9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为了加强企业自律、规范药品推广行为,37家国际大型药品企业在京签署《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共同承诺平时不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用于个人目的的礼品;法定节日赠送给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礼物也不得超过200元。尽管一时间,倡议抵制商业贿赂的呼声可谓此起彼伏,但实际效果让人不敢恭维。这不,去年11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1家药企涉嫌商业贿赂被逐出京,今年2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最新调整后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黑名单”,共有19家企业上榜,7月3日《海峡都市报》又报道:福建省卫生厅公布了第二批商业贿赂的医药企业名单,5家药企榜上有名。另外,从2006年至2007年,武汉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54件,其中医药购销领域案件148件,占到27%,远高于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图书购销等其他几个重点领域的发案数量。因此,抵制商业贿赂不能寄希望于药企商家自律。
当前,造成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药品价格虚高。而药品价格虚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药品从生产出来到患者使用药品这个中间环节,存在商业贿赂“潜规则”,让患者承担了医药代表、开处方医生及院方相关权力人士的“利润”。
药企倡议抵制商业贿赂,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有多少药企能真正按当初倡议或承诺去做的呢?难怪不少读者对于这种自律行为的可信度表示怀疑。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所说:抵制商业贿赂可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能做到的,贵在行动!
在当前药品市场比较混乱、“潜规则”盛行的情况下,药企向同行发出倡议,抵制商业贿赂,净化医药市场环境,让人看到了药企加强自律,促进药品医疗市场秩序好转的曙光,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倡议或者说自律流于形式的多,能兑现的少。难怪“面对回扣之风为什么难以遏制?”的记者提问,与会的某企业坦言:“各路神仙都要打点,各个环节都要疏通。作为企业,常常也是出于无奈。”况且,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强,出现了一些新的规避监管的现象。如以贵重礼品、包销旅游费用等方式实施贿赂。还有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规避市场监管,在这个地区或领域有了不良记录而难以生存,就跑到那个地区或领域图谋发展,或者更改企业名称试图东山再起。
总之,治理商业贿赂任重道远,决不会仅仅靠几个企业倡议一下或签署一个声明这样简单。当前除了要依靠制度约束和加强监督外,对涉嫌贿赂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不仅是保证药品医疗市场秩序的关键,也是法治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