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卖药顺加作价方式将改变?

2008-09-28 11:12:05    来源:  作者:

  反对的另一个理由是,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如单以药品等额加价取代按15%比例加价政策,会加剧医疗机构的财务危机,同时削弱了国家鼓励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目标。

  和外资药企相反,生产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的“普药”企业或许更乐意看到这个政策的问世。

  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宏志认为,普药降价空间不大,一旦药品定价合理的时候,普药用量就会上升,普药企业自然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实施等额加价,本土药企生存空间将会更大。

  改革“顺加作价”

  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卫生资源短缺、医疗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对药品实行“顺加作价”政策。是指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顺加15%后卖给患者。这一政策解决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价格被管制带来的运营亏空问题,但是负面效应也随之出现。

  在“顺加作价”政策下,医生和医院有了开高价药的动力。以100元和10元的药为例,顺加15%后,医院得到的收益分别是15元、1.5元,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自然偏好使用高价药,而低价药则被“冷落”。这也促使了“药价虚高”,老百姓“看病贵”等问题的产生。

  有调查表明,目前医院收入40%-70%依靠的是药品收入,药品成为医院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这就是广为诟病的“以药补医”机制。业内人士透露,为改变现行的政策,各地有过一些零星探索。

  王宏志所在的海虹公司去年在浙江宁波试点差别差价率,即高价药低加成、低价药高加成,这是一种不同于“顺加作价”和“等额加价”的做法,据了解,该试点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应允。

  该做法鼓励医疗机构多用低价药,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一做法并不能杜绝医院和药厂合谋抬高药品批发价格,然后以回扣形式向医院返利,医院偏好购销高价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建议,取消加价率管制,对药品零售价实行最高限价。

  朱恒鹏认为,药价虚高、药费支出过高等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立医院垄断了绝大多数药品零售业务。改革的方向是走向“医药分离”,也就是医院不再设门诊药房,门诊用药业务全部交给药店经营。

  分析人士认为,“顺加作价”政策需要改革,但是仅仅依靠药品价格改革这个手段肯定做不到,它需要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手机:   汉字数